笔趣趣 >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

第283章 沸反盈天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这句话可是说的一点没错,像皇帝这种职业和身份,明明高居九五至尊之位,却总是要在实践之中干着一系列毫无廉耻毫无廉耻的事。做就做了吧,反而还要明里暗里的要求自己眼皮底下的大臣们,为自己找个合适的说法来遮羞,这也简直是堪称古往今来无需言明的潜规则了。

而站在当丹陛之下的一系列大臣,对此也是纷纷心领神会。迎合圣意,也是大臣们的日常必修功课之一。甚至是这方面上的学问,大多数大臣基本上都是无师自通,任何条件和情况背景下都能够。运转自如的发挥起衬托和奉迎的基本功!

尤其是建文皇帝已经点名了要商议出一个削藩先后顺序,还要让削藩的过程,尽可能的不损害皇帝的威名,底下的一众大臣立即便开始十分善解人意的为皇帝筹划起来,一时间整个朝堂上乱糟糟的,说什么都有,千头万绪而并不统一,就像是在菜市场里乱吵乱闹的那些个泼妇们一样,听得张丹青直皱眉不已,偏偏又不屑于和这些人一同争吵和辩论……

繁杂的议论声和争吵声,立刻便不约而同的演变成统一的一个大趋势,大致的核心思想就是,高高在上的圣明天子自然是不会有错的,那么相对应的结果也会非常显而易见,错的也只能是分封在各地的藩王了,偏偏这些个藩王里头,大多数还都能够挑出些许毛病,毕竟人吃五谷杂粮,要在鸡蛋里面挑骨头,哪有找不出来的可能呢?!很快这些个藩王们欺男霸女,或者是霸占百姓土地的罪名和劣迹斑斑便一股脑的捅到了皇帝面前!大家都非常激烈而又义正言辞的大声吼着,一副皇帝你不处理这些藩王们就是对不起列祖列宗的样子,就是无视天下百姓的自由和人权!就是挑衅千百年来的秩序和良俗。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大臣们很是贴心的给出了皇帝压根无法拒绝和推辞的借口和冠冕堂皇的理由。

但诸多藩王里头也有个别洁身自好的,比如说燕王朱棣和周王朱橚,朱棣除了爱好打仗,平日里也是非常的低调和谨慎,基本上也抓不住什么太多的把柄。最多也只能弹劾他偶尔衣服穿的并不端正完整,但这样的理由和借口公然的拿到了朝堂上,说出来自然是有些站不住脚!朱橚就更不要说了,痴迷于医学的他,常常因为医学上的某些个重要知识点得不到合理的解答和验证,朱橚便会做出一些世人无法理解,但对于一个医者来说却是很是常见的行为,那就是跑到各地找一些名医求教和交流,亦或是为了某一味珍稀的药材,便会孤身一人的独自跑到某个深山里进行寻找和采摘,由于周王朱橚时不时的就要来几下,到处乱串门的这种奇葩行为,也让他特意的被朝廷针对了好几次,其中最有名的一次就是被自己的父亲朱元章给重重责罚。朱橚身为朱元章的第五子,被封为吴王,藩地在杭州。然而,朱元章对于功臣分封有多豪气,其分封的功臣随后便会有多惨。

像廖永忠、胡惟庸、蓝玉等多位大臣在后来都纷纷遭到了朱元章的清洗,为了保证皇权的统一,在胡惟庸桉后中国数千年的宰相制度也被彻底废除。

为了保障自己的大儿子朱标即位后的安稳,朱元章也不仅仅单独对大臣下手,对藩王也进行了防范。

在分封的诸王中,朱元章对朱橚特别地看重,在朱橚被朱元章册封为吴王的几年后,朱元章就为朱橚寻了一门亲事。

朱元章将当时明朝开国六大公爵之一的公爵冯胜的次女,嫁给了朱橚。

按常理来说,若只是一般的联姻也还好,但唯独冯胜,是一个手握重兵的朝中大臣,可见朱元章对朱橚有多么看重。随着朱元章逐渐对藩王加强防范,朱橚自然也被针对了。

在洪武十一年,朱元章认为,江南乃富庶之地,为国家重镇,朱橚作为这里的藩王实在不合适。于是朱元章当即下旨,将朱橚从吴王改为周王,藩地也从杭州变成了开封。

开封是宋朝旧都,明朝承认的也是宋朝为正统,朱元章曾经也有过把都城建立在开封的想法。可见,即使是防范藩王,将朱橚封在开封,也难以掩盖朱元章对其的喜爱。

然而,朱橚的一次行为,却彻彻底底地激怒了朱元章,从此彻底失去了宠爱。

原来,朱橚不知怎么想的,竟然在没有向上请示的情况下,偷偷离开了开封。要知道,藩王未经允许私自离开藩地,就已经是重罪了。

而朱橚不仅仅是离开,他还偷偷到了凤阳,这一去凤阳,更是不得了了。当时,朱橚的老丈人,手握重兵的冯胜,正是在凤阳!

藩王私自离开封地不说,还私下会见朝廷重臣,二罪并罚,都可当谋逆之罪处理了,朱橚可谓是犯了朱元章的大忌。

因此,朱元章一怒之下,将朱橚下放到了云南,开封的封地则让其长子朱有炖代为管理。

然而也正是因为到了云南,改变了朱橚的后半生,让他对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界作出了伟大的成就。

遭遇削藩,沦为庶人,是他的人生其中的一场劫难。,也是他的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

到了云南的朱橚,首次来到了明朝的边陲之地,在这里他看到了令他一生都难以忘却的景象。

在云南的百姓,大多贫困,处于边陲之地,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很多人连肚子都填不饱,饿死的饥民随处可见。

加上南方气候湿润,百姓常常生病,却无钱医治,很多人因此丢掉了自己的性命。(这也就是很多历史书上称之为边地的瘴气)

朱橚从小便在周围人的呵护下长大,即使是在藩王就任后,其先后的藩地杭州和开封也都是百姓密集、富饶之地。

在看到云南百姓的疾苦之后,朱橚心中的十分动摇,这也为日后他的所作所为埋下了伏笔。

在云南待了一年后,朱橚被朱元章召回应天府,随后又被朱元章教育了一年,于洪武二十四年再次回到了封地。

回到了封地后的朱橚,开始利用藩王的身份,召集各地的名医,搜集四处的医疗古籍,最终结合成一部着作《袖珍方》。

在云南,朱橚时常看见百姓饥不择食,常常煮食山中无人认识的杂草。于是朱橚同样命人在王府内设立了一座“植物园”,这也是中国第一个意义上的植物园。

在植物园内,朱橚种植了各类蔬菜,药草,常常亲自尝试,对这些不知名的植物进行品尝,记录。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真的让他发现了许多可以食用的植物。

事实上,朱橚在封建王朝的敏感权力背景之下,经常为了某个不太明白的医学疑点,而不顾自己藩王的身份和禁忌到处乱跑,足以证明其人对医学的热爱和赤诚之心。

这样的一位医学大家,在民间拥有的声望自然是举足轻重的,按理说,但凡是个开明而又宽容大度的君王。,对此都是乐见其成的。有着这样的亲戚,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增加王朝的臣民归附之感,也可以让全国上下的百姓和大臣增加足够的凝聚力,但不管是开天辟地,开创了一个新王朝的太祖朱元章,亦或是得过且过,甚至有些犯湖涂的守着祖业的建文皇帝朱允文,一来压根就没有这样的博大包容之心,更没有这样乐观的积极心态,或许在他们看来,朱橚这种极度会拉拢人心的藩王,这种在民间拥有极高名望和凝聚力的藩王,恰恰是最危险,也是最让人忌惮害怕的,谁晓得这样的藩王,表面上是个医学的痴迷爱好者和研究者,内心里却是一个表面非常谦恭而实际上隐忍待发的王莽之辈!即便是善于伪装而低调的司马懿之流,也不是朝廷所能够接受和经得住打击的,这样拥有极高名望和呼声的藩王,在这些帝王们看来,即便是他们的儿子或者是叔叔,非但不会让人有放心之感,反而是因为对方拥有同样重要的皇室血脉,平添的让当权者增添了些许恐惧和忌惮之感。

这样的人,不管是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和手段,都必须将它彻底的铲除和击倒,否则就会成为深深扎在了眼珠子里的一根铁刺,让人变得日夜寝食难安,甚至最终会让这根铁刺从眼珠子里直接深入脑髓而引发一命呜呼的严重结局。

一个守护边疆多年的燕王朱棣,堪称劳苦功高,国之屏障!一个痴迷研究多年医学的周王朱橚,天下景仰和爱戴!两个人,偏偏又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一个在北平,一个在开封,若是两人提前通好了气,天晓得会不会对朝廷造成怎样的损伤和威胁!

可同样的,两个人都极具盛名,但是这么一个极具贤明的藩王,如果不找出足以服众的理由和借口,怕是难以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很快,诸多大臣的意见便逐渐的开始慢慢的靠拢和统一,十几路藩王的先后顺序,几乎没有会多长时间便大大的缩短到了燕王朱棣以及周王朱橚两人的身上,所差别的是,究竟是从燕王朱棣身上下手比较好,还是从周王身上开始动刀子的比较省力和有效。

一时间,朝堂里再次争论纷纷。诸多大臣你一言我一语的,纷纷吵得像个斗鸡一样,脸红脖子粗,偏偏谁也无法说服谁……

而争论的轴心又再一次非常极有默契的变成了黄子澄和齐泰的两个阵营。两人的观点虽然说都是极度赞成和拥护朝廷进行削藩政策。但到了具体执行层面上,两个人又分歧非常的大,而又难以弥合和统一。

黄子澄旗帜鲜明,且强烈的要求先向周王朱橚开刀,理由也给的非常充足和让人无可反驳,黄子澄认为,周王和燕王两人一母同胞的兄弟,由于燕王朱棣常年镇守北平,且手上握有重兵,若直接的向燕王朱棣开刀,以燕王朱棣那桀骜不驯且十分刚烈的性格来看,极有可能会直接将他逼反,若是他真的带着手上的兵马在北边边疆搞起了动乱。,东北面的宁王朱权,西面的周王朱橚,历来都和燕王朱棣关系极为交好,若是他们等人,一看到燕王朱棣高举反旗,极有可能会受到唇亡齿寒的兔死狐悲心理影响,届时,若是这两个藩王也纷纷率兵马响应燕王号召的话,到时候,八王之乱的恶劣影响,只怕又会再度上演,而这一切绝对是朝廷所不能容忍和愿意看到的。

而率先的重拳打掉周王朱橚,消灭掉燕王朱棣的这个异母同胞兄弟,到时候就算燕王朱棣,准备举旗造反的话,响应他的人也不会有几个。甚至剩下的藩王都要好好掂量掂量,会不会自己也步入周王的后尘?!这样的策略,可以起到非常理想的斩去燕王手足和助力,到时候剩下燕王一个人的时候,就算朱棣有反心,只怕也是独木难支了。

黄子澄的担忧和论证方向和切入点。,用我们现在的马后炮视角来看,可能显得有些非常可笑和幼稚,但在此时的朝堂上,尤其是这个削藩形势局势,看起来好像非常理想而又毫无悬念的背景来看,似乎也显得合情合理。

黄子澄的这一观点,顿时便遭受到大量的朝臣拥护且赞成起来。

站在人群里的张丹青,几乎都快要听睡着了,但朝堂的这种正式议会场合,他是压根都不敢睡,那微微眯起的眼神似乎在冷笑望着黄子澄,毕竟朱允文之所以能够有一步又一步的错误举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黄子澄的影响。

甚至说一句不太客气的话,建文皇帝朱允文削藩的每一步重大步骤和决策之中,黄子澄给出的主意没有一次是对的,就是瞎蒙都没有蒙对一次……

反观另一边的齐泰,他的思维和策略,以今人的视角和眼光看来,就显得极其冷静而又睿智,对黄子澄所持策略非常反感的齐泰,毫不犹豫的就持着旗帜鲜明的反对意见。,他认为,削藩这么重要的事情,每一步都是非常具有影响和传播性的,甚至朝廷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步操作,都会给剩下的藩王造成极大的冲击和影响,那么……朝廷以雷霆之势率先的处理掉实力最强劲的那个藩王,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介于这种观点和基础,齐泰强烈的要求朱允文先拿燕王朱棣开刀,正所谓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只要朝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率先的打掉燕王朱棣,剩下的藩王即便有反心,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更何况剩下的藩王都相对比较势弱,在燕王倒下之后,他们惊惧之下,不论是士气和勇气都会大打折扣,向朝廷委屈求全的投降和表达忠诚只是时间问题。

看这两个心腹剧烈争执,一时间,朱允文陷入了极度的煎熬和犹豫之中……

真不知该何去何从,如何抉择。

相关推荐:咸娱重生七九从种田开始二婚暖妻:总裁爹地宠上天混在末世当咸鱼地球上的鼠荣宠皇妃诸天从诛仙开始战斗掉落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龙族:从原神归来的路明非我进化出虫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