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回到明末当武侯 >回到明末当武侯

第二百零四章 大风已去浪为静

“臣,叩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爱卿平身,看坐。“

“谢陛下。“

身着前胸后背绣着锦鸡鸣日图案,大红色的正二品文官官服,头戴镶玉帽珠的乌纱帽的杨嗣昌,身材微胖,一张圆脸上胡须稀疏,两只圆滚滚的牛眼,分外有神。

此刻的他,因是顶着烈日疾步前来,故一身大汗淋漓,浸透官服,直至斜签着身子坐在椅子上时,犹在微微喘息。

崇祯用一种关爱的眼光,看着这位今年新任的兵部尚书。然后,简略叙述了一遍有关朱尽忠的流言,再让太监将骆养性的密奏,递给他看。

崇祯对这位杨嗣昌杨大人的青睐和看重,那是由来已久。

在崇祯还尚未登基之时,就曾看过杨嗣昌所撰写的《地官集》等书,当时就十分赞叹杨嗣昌的才能。在皇帝的关注与爱护下,杨嗣昌升职十分迅速。

崇祯元年,杨嗣昌分巡河南汝州道,加右参政,不久后,便移霸州道,崇祯四年九月,迁山海关内监军兵备道。此时,他的父亲杨鹤,因为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任上招抚流寇神一魁失败,被下狱论死,杨嗣昌闻讯后三次上疏请求辞职,以代父罪。结果崇祯帝爱材之心顿起,便免了杨鹤的死罪,而改戍江西袁州,也没有让杨嗣昌辞职,还多次温言抚慰,激励他尽职任事。

翌年五月,杨嗣昌被任命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海关)、永(平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他在任内整饬防务,修筑山海关两翼城。

崇祯七年九月,他又被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兼宣大山西三镇总督,赴任后六次上疏陈述边事,并主张开矿招工以瓦解贼寇,多有规划与计谋,给崇祯的印象便是此人有大才可重用。只不过,就在他仕途一帆风顺之时,其父杨鹤于当年去世于袁州,杨嗣昌不得不辞官回家丁忧。

到了今年,皇帝嫌原兵部尚书张凤翼畏鞑如虎,且剿寇形势毫无改变,了无功绩,便命杨嗣昌接任兵部尚书。杨嗣昌三疏请辞,崇祯帝不许,他便于崇祯九年初底抵京赴任,开始活跃于政治舞台的中心。

杨嗣昌听完崇祯的简述,又看完骆养性的密信,脸色却十分难看。

“杨爱卿,以卿观之,当如何处置朱尽忠方是合适?”龙椅上的崇祯,凝视着他问道。

“陛下,恕臣直言,似这等流言,万万不可轻信!”杨嗣昌起身,向崇祯拱手言道。

“哦?”

“陛下,这等流言蜚语,无根无据,若凭此流言,便要审办接连立有大功的朱尽忠,则微臣深恐此举将使将士离心,人人自危。值此国家危难之际,若还要这般猜忌大将,只会徒令亲者痛,仇者快啊。”杨嗣昌脸色沉重的说道。

崇祯再次沉默起来。

杨嗣昌轻叹一声,又道;“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朱尽忠真有什么怨恨之心,但其一直为国效忠,驱驰南北,且尚无任何反迹,陛下不念其功,反因流言而疑忌国之良将,恕臣直言,实非明智之举。臣在想,若陛下果这般处置朱尽忠,无异于自断臂膀,那鞑酋皇太极,若知闻消息,怕是要拍手称快了。”

崇祯沉默静坐,脸上却愈发难看。

杨嗣昌抬起头,声音低沉却清晰地说道:“陛下,现在我大明国力衰微,建奴鞑子和流寇内外应对已是十分勉强了。若陛下真把朱尽忠逼急了,难得不怕他,再成为第二个孔有德么?那中都凤阳可不比山东,若朱尽忠属下的强兵悍卒起而作乱,对大明的危害,怕是孔有德的十倍亦不止啊!”

听了杨嗣昌忧心忡忡的话,一丝忧惧之色,从崇祯的脸上明显表露,他喃喃道;“那依爱卿之见,朕当如何处之,方为合适?”

杨嗣昌目光凝然,朗声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当就此揭过,不必再提。若陛下要刻意笼络朱尽忠的的话,完全可以给朱尽忠封侯,再说凭借他先擒高迎祥,后取得冷口大捷,无论哪一样,也都足以给其封侯了,不若趁此机会下旨册封,如此一来,朱尽忠必深感陛下器重之恩,更思为国报效了。”

崇祯沉吟了一番,终于长叹了一声道:“杨爱卿,审讯朱尽忠一事,便依卿之见,暂且就此揭过,不究细底。至于升朱尽忠封侯一事,朕刚给朱尽忠加了武勋,却不好立时又升其官职。此事且容日后朱尽忠再立战功时,再为升赏,亦不为迟。”

见崇祯皇帝这般吝于升赏,杨嗣昌心下暗叹不已,却还只得拱手说了一句表扬的话:“吾皇圣明,臣代天下将士,为陛下贺。”

相关推荐:两界系统在末世惹上奸臣逃不掉,农家娇娇超旺夫拳皇之八神传记神级修炼系统疯狂升级黑暗里的少年叱咤武道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