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下官有五策可以助殿下平定天下藩镇。”
看到李晔担忧眼前局势,一旁的李振在适当时机开口道。
“噢。”李晔好奇地看向李振,“平藩五策?李长史详细说说。”
此时的李振不再担任右天策军监察署丞,而是调到寿王府担任长史,同时负责锦衣卫情报系统。
设立锦衣卫之初,李晔对其的职能很明确,即负责王府安全以及情报侦查功能。
不过到了长安后,他一直想着拆分锦衣卫,只是时机未到。不过李晔想把情报系统和护卫系统分开的想法也不是什么秘密,现在只是一个尝试。
让李振负责,主要是李振这人聪明,而且心狠。至于忠心,这么久的观察,算是过了关,不然李晔也不会让对方来负责。
李振微微行礼,然后说道,“正如几位同僚所说,现在藩镇割据势力强大,殿下不宜过于急切,而应缓缓图之。
第一,伐西川,让西川置于朝廷实际控制之中。虽然现在朝廷在殿下的帮助下,掌握了凤翔、山南西道、东川、宁和京兆府。不过正如李府尹和李尚书所说,京兆府百废待兴,宁现在被杨守亮掌控,凤翔百姓疲惫不堪。山南西道和东川加起来才能比得上西川的富裕,所以下一步取西川,不仅能增加朝廷税收,还能以蜀地三镇为大后方,这样殿下方可有实力和资本去平定藩镇。
第二,稳关内诸道。虽然殿下暂时跟杨复恭达成同盟,泾原、延也听从朝廷的调遣,但毕竟形同割据,不得不防。而且杨复恭以及杨守亮从长远看对于殿下威胁甚大。我朝历有宦官自行废立君王的管理,相信杨复恭也恨不得除殿下而后快,所以殿下与杨复恭迟早决裂。夺取西川后,殿下就应该考虑如何解决杨复恭,然后泾原、宁和延、秦州四镇彻底纳入殿下的掌控之中。
第三,攻略南方。北方藩镇林立,较大的就有李克用、朱、朱温、王重荣、时溥、秦宗权、诸葛爽、王敬武、李匡威、王处存等,皆是强藩。反观南方地区藩镇割据势力并不强,较大的也就高骈、张瑰、董昌、钱等,这些相比于北方强藩要弱了很多。而且南方遭受的战乱较少,若是殿下可以夺取南方诸道,钱粮无忧。南方战略可以先从荆南以及山南东道入手,有了桥头堡,要更加容易。
第四,发展关内道、蜀地等地经济,攻略河西。如今吐蕃内乱,其境内各自为战,此时正是收复河西的绝佳时机,占据河西之地,可以打通通往西域的商路,也能获得合适的牧场,培育优良战马。对付北方强藩,没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很难奏效,特别是面对沙陀军。
第五,合纵连横,借力打力,平定北方诸藩。北方强藩之间关系并不和睦,李克用和朱温二人的矛盾不可调和,其他的也是如此,殿下只需以朝廷的名义分化瓦解,然后待时机成熟聚而歼之,势必能平定北方诸藩割据。”
听李振说完,李晔也不禁喘着粗气,显然也被李振说动了。这李振的确名不虚传,虽然历史上节气有亏,但是在谋略上,的确不一般,通过抽丝剥茧,一下就把整个平天下的宏图呈现在他的面前。
就连李英旭也有些自愧不如,不过他也不会认输,李振有李振的强处,他也有他的优点。
“那李长史认为本王平定这藩镇割据需要多久?”根据李振的谋划,李晔已经有了个大概计划,不过他也想听听对方的看法。
李振思考了一会儿说道,“少则十五年,多则二十年。藩镇割据是百余年累积的问题,殿下想要短时间内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并不现实,只能一步一步来。
对于时间节点,下官有个大致的计划。一年内平定西川;三年内定关内;五到十年内攻略江南和河西,这可以同时进行。
剩下的就是平定北方强藩,这也可以与其他同时进行,只是需要把控好一个度,既能挑起各强藩之间的大战,还能削弱各强藩,使其不能威胁到朝廷。”
李晔不禁点了点头,感慨道,“先生之言,让本王对于天下大势豁然开朗。不错,真不错!”
对于李晔的夸奖,李英旭和李泌都有些羡慕,李晔可是很少这么夸人,而且还以‘先生’称呼对方。
随后李晔的一个任命让两人更加羡慕,李晔随即任命李振为武德殿大学士,跟随李晔入武德殿批答表疏,应和文章等。
虽然李晔没说这个武德殿大学士是几品官,但是平时跟随李晔处理政务,这可不是其他人想得到就能得到的。
李英旭也羡慕,不过其是京兆府尹,他有着自己的事情要做。京兆府下辖23个县,事情一大堆,也不可能一直在李晔身边待着。
其实可以看出,在场的四人都姓李。倒不是李晔偏向同姓的人,而是其他亲信大多在地方或军中,例如郑凝绩、刘麒、孙烨、徐世仁都不在长安。在长安的也就裴荣、李英旭、李泌和李振几人。
“既然如此,李克用都成了陇西郡王,朱温也不能落后才是,把卡着的那道诏书发出去吧。”李晔思考了一会儿说道。
其实在他心里,外姓不封王,不过现在看,倒也不能完全按照他的想法来。给李克用找对手,除了朱温,没有谁更合适,因为没人能打得过这个李克用。
就在李晔想着以什么借口来出兵西川的时候,郑从谠和箫遘则是联袂而来。
两人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想找李晔商量拜相名单。
李晔入主朝廷后,别看任命了很多官职,可就是没有确认宰相人选。
唐朝的宰相在中后期除了那些固定的外,还有增加同平章事来增加宰相人选。‘同平章事’全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才是真正的宰相。中书令、侍中在安史之乱后就成了虚衔,以节度使等而兼中书令、侍中或同平章事的也是虚衔,被称为使相。
黄巢破长安之前,李儇经常就一口气任命很多宰相,就跟玩似的。
不过李晔入主朝廷后,李儇这个皇帝形同傀儡,所以宰相的任命权在李晔以及杨复恭二人手上。
而现在却只有两个宰相,一个就是中书侍郎箫遘,这是固定的宰相;其次就是郑从谠,若他只是侍中身份,自然不算宰相,不过其还兼任着门下侍郎一职,也算是实际上的宰相。
不过除了这两人,没有其他宰相,这自然不合理,总不能所有事情都让这两个宰相来负责吧。
不过对于宰相人选,李晔却是有其他想法,设那么多宰相来架空自己?
“萧相、郑相,这日常事务,有你们两位宰相就够了,其他的把奏折交到武德殿,由本王处理。”李晔笑着道。
“殿下,这奏折繁多,以殿下一人之力,恐怕力有不逮。现在局势混乱,殿下应当以身体为重,不然和谈中兴大唐,增选几名宰相也能帮殿下分忧。”郑从谠建议道。
“这个郑相就不用担心了,本王自有办法。”
接下来无论郑从谠二人如何相劝,李晔就没有同意增加宰相数量,不过很快他们就知道了原因。
李晔先后任命李振为武德殿大学士、裴荣为太极殿大学士、箫遘为含元殿大学士、郑凝绩为两仪殿大学士、郑从谠为崇文馆大学士,皆可如武德殿上奏李晔。
两人这才明白,李晔想要改制,废除旧的宰相制度。虽然这大学士一职定的是正五品上,但两人都是官场这么多年过来的,现在李晔掌握朝中军政大权,这大学士跟以前的宰相有什么区别?
。。。。。。
大唐光启二年四月一日,大唐皇帝诏令,封朱全忠为沛郡王,检校太傅,食邑三千户。
“恭喜节帅。。不,恭喜郡王高升。”
看到圣旨上的内容,敬翔连忙改口,对着朱温拱了拱手祝贺道。
“恭喜郡王!陛下和寿王殿下可对郡王赞誉有加,希望郡王可以能早日平定秦宗权叛乱,匡扶大唐。”张成眯了眯眼说道。
而在他旁边,则是有一个穿着普通年轻人,看样子不是太监。跟张成不同,这个年轻人却是小心翼翼地打量着眼前的朱温和其身边的人,对于这个年轻人,朱温及其身边的人也没在意,更没往其他地方想。
此人名谢旭,武学堂学生出身,年龄不大,但却是武学堂优秀的学生之一,由于锦衣卫扩编,便进入了锦衣卫。他算是锦衣卫的老人,加上其武学堂出身的身份,很快就得到重用。
这次与张成一起前来汴州宣旨,除了近距离观察朱温外,更主要是负责在这里建议锦衣卫的据点。在锦衣卫的重要人物名单里,朱温位列第二,第一是杨复恭,第三是李克用。
听到眼前这太监刻意提了寿王,朱温眯了眯眼,大笑道,“请公公回去代朱某回禀陛下和寿王殿下,就说朱某一定会对朝廷忠心耿耿,以寿王马首是瞻。这是一点礼物,还麻烦公公代朱某转呈给寿王殿下。”
说完朱温便拍了拍手,让人从里屋抬出来几个木箱,打开一看,其中金银珠宝无数,更有不少奇珍异宝,还有几个妙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