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大明之五好青年 >大明之五好青年

第五一零章 快叫人,地主的狗腿子来了

杨都督当然看到了这支船队,事实上他也知道何刚率领常胜军赶来增援,这时候要论情报能力那根本没人比得上他。

但他也不需要在乎。

紧接着杨信带领大军继续向前,很快到达忠勇军的前沿要塞谏壁堡,这里驻守着忠勇军的一个营,另外向西还有两处,共同组成北部防线,杨信将大军留在这里,等候接下来忠勇军接管丹徒堡。他如果真撤走,说不定虎威军还会重新占领丹徒堡,那么他刚刚承诺的分田就很难了,所以只能暂时先留下荡寇军在谏壁和丹徒堡之间盯着。

而他率领一队骑兵继续南下。

当然,他是步行的。

这时候的杨都督,估计得换匹夏尔马才能驮动。

谏壁以南。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田园风光啊!”

杨都督感慨着。

此刻他的周围一片岁月静好,明净的阳光下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被一条条笔直的水道分割成棋盘,不时可见骑着水牛的牧童,还有洗衣服的女人在河畔说笑着,很显然这场冲突并没打扰她们的生活。或者说她们相信她们的男人能够保卫自己的家园,不过一个女人突然站起身,拿起身边的手弩一箭射出,仍旧代表着她们时刻都在准备着。

那女人紧接着发出欢呼声。

然后她直接跑进河水,从荷花丛里抱起一条被射中的鲶鱼。

“不想这江南女子,也不输我们西北的婆姨!”

旁边走过的张献忠惊叹道。

“你们陕北女人也如此彪悍?”

杨都督说道。

“回都督,要说起来还差一些,毕竟小的那里婆姨们玩不起弓弩,但要说惹急了也是能拎着棍子打人的。”

张献忠忙下马行礼说道。

“无需多礼,如今就是聊些家常而已,杨某也是穷苦出身,说起来算是个商贩伙计出身,倒是与你家差不多,只不过得了些际遇才有今日,虽说是个什么河间侯,但杨某从不觉得自己比你们高贵,咱们都是一样爹娘生养,杨某虽然统帅全军,但视你们就像自己兄弟一样。

这次你们那里遭了灾,就像我自己兄弟家遭灾一样。

不就是银子吗?

银子就是王八蛋,没了咱再赚!”

杨信说道。

周围几个同样下马的士兵立刻一片感激的赞颂。

不过他们都是真心实意的,虽然这时候罗汝才那边的消息还没传来,但就凭杨都督那个预支一年军饷,也已经足够他们的家人渡过这场灾难,他们每个月都是三两的饷银,而且从不克扣。一年军饷就是三十六两,他们离开时候延安的米价在二两左右,延安府城的便宜,一两多些,榆林城的贵,二两多,哪怕今年肯定暴涨,但他们也不是奢侈到全买米。

大米,小米,麦子甚至高粱掺着买,三十六两也能买十几石,更别说这时候不一定完全绝产。

今年饿不着。

这全家人的命可就是杨都督给的。

在别的将军手下还想预支军饷?本来该给的都没有发足的,甚至拖欠几个月大半年都是很平常。

这些士兵对杨都督的尊敬那是绝对真心的。

“可惜小的们那里太穷了,风沙,干旱,冬天还大雪,一刮风就能被黄土活埋了,要是都像这里一样该多好,看看,多好的稻子,小的那里别说是种稻,就是种粟的好地都没多少,也就是麦子,糜子,一年到头吃豆子。”

刘国能说道。

这话立刻引起共鸣,一群士兵全都艳羡地看着周围这一望无际的稻田。

这时候陕北农作物第一是麦子,第二是糜子,也就是黄米,谷子也就是粟都不算多的,粟也是需要大量水的,但真要说黄土高原上最普遍的,可以说第一大农作物其实是各种乱七八糟的豆子。豌豆,红豆,黄豆,绿豆等等,十几种豆子构成陕北人的主食,原因很简单,这些东西根本不在乎天旱。

当然,产量就不提也罢了。

所以,地瓜才对他们那里有着特殊意义。

这东西在不怕旱的同时,还能让产量远远高于这些。

但是,在水稻面前都是渣渣,就连地瓜也不行,地瓜真正晒干后的并不比水稻多,这东西百分之六十水分,而且这时候的地瓜又不是现代那些品种,产量其实也不高,更别说还有两者营养价值和口味上的差异,但凡还有别的可吃,谁还真正喜欢吃地瓜啊。

“但你们在家乡吃不上饭,真正原因就是地方穷吗?”

杨信说道。

那些士兵立刻沉默了。

“也不光是地方穷,要说陕北那地方的确差,可胜在地广人稀,不似江南人多的都吓人,咱们从徐州走到这里,差不多穿过整个南直隶,可在我们那里也就是从延安府北边走到南边。可就一座扬州城的人口,以小的看都未必比整个延安府的人口少,地广人稀,而且到处都是草可以放羊,甚至还有马场,就是种地那些沿河的地方也不错。

这里小的问过,一户也就十几亩的。

小的那里,一户都得几十亩,虽说产量低,但地多一些其实一年产的粮食也不比这边少太多。

广种薄收而已。

可一年到头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收的那点粮食给地主得一半,再拿出最少两成交各种税,扣去种子和养牲畜的,剩下做口粮的未必有两成。

自然也就吃不饱饭了。

甚至遇上天灾别说两成,就连交税的都剩不下,最后只能去借利滚利的阎王债来交税,那东西一借这辈子就别想翻身了,最后也就跟那些驴子一样,一辈子驮着货到死,一辈子吃不饱穿不暖,别说自己一辈子,就是儿孙一样一样,世世代代都跟牲口一样活着。”

张献忠说道。

他其实也读过几天书。

他爹虽说是个小商贩,但多多少少也还有点家底。

“那么两年前他们和你们一样。”

杨信说道。

说话间他走到河堤下,那里一群小孩正惊愕地看着他们,一看他走近立刻举起了红缨枪,杨信毫不在意地走过去,然后几个小孩真扎他,不过枪头只是在他的铁甲上划出一道道划痕,一个比较狡猾的还试图捅他脸,被杨信躲过后直接从牛背上拎过来。

“快去叫人,地主的狗腿子们来了!”

那小孩挣扎着喊道。

然后杨信拎着他的牙牌在这家伙面前晃了晃……

“不用了,是锦衣卫!”

小孩立刻回头朝他的喽说道。

“锦衣卫就不用叫人了?”

杨信笑着说道。

这个小孩识字很正常。

其实这时候民兵区早就开始建设学堂,包括老师都是从北方调来的,杨信在天津的屯垦区早就普及乡村小学多年,而且书籍全是他编的,这两年总共派了五百多人南下,然后在这些民兵区的庄子设立学校。而忠勇军的主要将领其实全是他之前在无锡,横林等地的荡寇军和民兵,他们原本也是这样,所有民兵区只要建立,紧接着杨信就会派人办学校。

这些人对此自然是全力支持。

天启也知道这些,甚至他们的很多课本都是杨信和天启一起编写,对于同样厌恶那些儒家典籍,同样崇尚科学的皇帝陛下来说,很愿意让这些民兵的小孩也都学习他认为应该学习的。

毕竟他真得很讨厌那些典籍。

至于不能考科举……

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因为昭义市有一堆岗位等着这些学生,甚至杨信在北方最早培养出的学生,很多因为更懂实用技术,都被九千岁要去帮忙,比如他的水泥厂和各地的桥梁建设,很多都是杨信培养出来的人,杨家最早的那些佃户都已经跟着他快六年了,这些人早就培养成材了。

“庄头说了,咱们是皇民,锦衣卫是皇上的人,咱们和锦衣卫是一家!”

那小孩很骄傲地说道。

“哈哈,带我们去你家!”

杨信说道。

那小孩骑上牛,指挥着他的喽们,带领杨信和张献忠等人向着前面的村庄走去,这座村庄其实也是堡垒,只不过没有修棱堡那么夸张,但却在周围堆起了夯土的围墙,四角建起炮台,甚至还能看到弗朗机。这种武器因为正在大规模淘汰中,所以价格就是相当于废铁,别说这里,就是北方一些士绅都买去藏着准备抵御盗贼。

也可能是镇压佃户。

民间持有火器的禁制已经解除,但规定了口径不得超过半寸。

当然,就是还禁制也一样,那些士绅有的是私藏火器的,两广士绅从很多年前就已经在自己的大宅子上架斑鸠铳了。

这里的民兵已经在备战,那些预备役的已经赶往丹阳集结,留在家的庄头带着民兵立刻出来迎接河间侯,对他们来说河间侯才是他们的大救星,他们目前的一切可以说都是河间侯给他们带来的,整个庄子的两千多男女老幼可以说敲锣打鼓的迎接河间侯的到来。

当然,杨信不是来感受他们热情的。

他是来让张献忠这些人亲眼看看这些民兵目前生活的。

相关推荐:超凡界线九龙吞珠太上执符我在万界送外卖我有一个庇护所首席继承人时空长河的旅者遗忘国度的自然之证龙血兵皇我可以无限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