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开会不叫“开会”,而叫“朝参”和“集议”,这就相当于古代的两会。
“朝参”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朝会,有点“中央.常委会”的意思。“集议”是由“三公”大臣主持,各部门首长参加的会议。这种会议,皇帝一般不参加。但“集议”通过的议案,经过皇帝盖上玉玺后,各部都是要认真执行的,和今天的“人大会议”的功能有点类似。
不管是“朝参”,还是“集议”,都是五天举行一次。
【一】《永嘉鹿鸣宴》吴泳.诗
人间富贵易浮沈,
只有斯文无古今。
义理工夫元坦易,
圣贤言语不艰深。
莫随近世诸儒辙,
要识开山一祖心。
待得了他科举债,
梅花月下听瑶琴。
十月初五,是“开会”的日子。
金銮殿上,龙椅的右下方,有一把太师椅,那便是伯颜的座位。
今天的会议是由太师主持,顺帝参加的“集议”扩大会议。太师首先提出了“诛灭五姓”的议案。
此案一出,参会人员出乎意料地表示赞同,就连昨天答应顺帝的左丞相唐其势也举手表示认可。没有举手的,只有寥寥的几个汉臣。
顺帝无奈地叹了口气。
就在此时,本届左状元李齐站起来说:“太师,此议不可为!一旦实施,必定会惹怒上天。”
伯颜笑道:“我知道,你的姓氏也在其列。李齐啊!你放心,只要你不跟着那帮举子进士的瞎胡闹,我可以让皇帝赐你蒙古姓氏,免你家族一死。”
李齐说:“我反对此议,并不是为我家族着想,而是怕惹怒上天,遭到惩罚。”
伯颜道:“诛灭他们,就是替上天来惩罚他们。”
李齐说:“太师,您不见,现在是京城出现了瘟疫,上天惩罚的是我们。”
提及困扰伯颜的瘟疫,他立即止住了话语,看群臣怎么说。
李齐又道:“为何瘟疫肆虐?这都是在云川诛杀六万生灵的报应。所以,太师千万不能再开杀戮……”
伯颜道:“李齐,你不要胡乱联系。他们是土匪,难道不该杀吗?”
看到伯颜怒了,李齐不敢多言,只好把自己的联名信递了上去,说:“这是我们的联署‘奏疏’,望太师采纳。”
伯颜接过了‘奏疏’,看后更加地生气。因为这一届的所有进士,包括右状元同同在内的蒙古进士,也在‘奏疏’上签了名。
伯颜狠狠地瞪了同同一眼,心想:这些举子进士,就知道拉帮结派,聚众闹事……两年前,就想废去科举制度,但遭到了汉臣的反对。看来,在不废掉科举,会给自己以后的主政带来更多的麻烦。
伯颜不动声色地说:“既然有如此多的人反对,‘灭五姓’这一提案,就此罢休。”
但如何提出废除科举的议题呢,伯颜正在琢磨,忽然看到了中书平章政事彻尔特穆尔,他可是“废科举”的鼓动者。
伯颜会心一笑,和颜悦色地道:“彻尔特穆尔。”
彻尔特穆尔一听太师喊自己名字,急忙回应:“下官在。”
伯颜问:“听说你在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的时候,有一次举行‘乡试’……”伯颜指的就是刘基这一届的乡试,“你看到在馆驿中盛宴招待京城去的考官,内心颇为不平。”
彻尔特穆尔唯唯诺诺:“是的,太师。”
伯颜道:“你调任京城后,便发誓把‘废科举’列为自己的第一要事。”
彻尔特穆尔顺着伯颜的意思说:“一点没错,太师。”
伯颜接着引导:“再过三月,‘春闱’又至。现在,你已是中书平章政事,不知你对‘废科举’一事有何大算?”
彻尔特穆尔立刻明白伯颜的意图,便道:“我时刻都不忘‘废科举’之事,只要太师一声令下,我立马废去科举。”
唐其势问:“这地方官员宴请京官,不是常有的事吗?这与科举没有多大关系吧!”
伯颜道:“这都是科举之弊考前笼络感情,徇私舞弊,考中便拉帮结派,控制朝政。所以,老夫觉得彻尔特穆尔的提议甚好,应立刻取消这不合时宜的科举制度。我们的太祖、世祖皇帝,不是一直不提倡科举取士吗?蒙古人是马上天下,你们可不能忘本啊……”
伯颜突然抛出这样的话题,大家也没有思想准备,都不知如何开口阻止。
看到大家都不言语,顺帝便瞅准时机说道:“既然诸位爱卿都无异议。彻里帖木儿,你速写诏书,送上来吧!”
元顺帝拿出现场就要批准伯颜“废科举”的姿态,可正合了伯颜的意。从这一举动,就可以看出小小年纪的元顺帝娴熟的“平衡术”了。既然太师放弃了诛杀计划,你总得给他他点别的好处,作为补赏吧。
何况,对于皇帝而言,诛杀他的子民是大事,一旦做了,不可挽回!但科举对于他来说是小事一桩。就算这次取消了,过几年可以再恢复嘛。
彻里帖木儿迅速写好了“罢科举”的诏书,就等着皇帝盖上玉玺通过了。
参政许有壬一看急了眼,急忙向前阻止。
伯颜对许有壬大怒道:“你这个谏官,是专门冲着彻里帖木儿来的吗?”伯颜想起了上次朝会,许有壬就弹劾过彻里帖木儿“把对太庙一年四祭改为一年一祭”的事。
许有壬说:“我对事,不对人。若废除科举,天下人才必然抱怨。”
伯颜道:“他们抱怨什么?作为文人,就应当干点文人该干的事情。”
许有壬问:“以太师之见,什么是文人该干的事?”
伯颜道:“人间富贵易浮沈,只有斯文无古今。等老夫罢了科举,文人嘛,就应在梅花月下,听听瑶琴,做做诗文……你说,岂不美哉!”
许有壬说:“可文人也得吃饭啊!诗词歌赋能填饱肚子?太师罢去‘科举’,不就阻挡了文人的生存之道了吗?”
伯颜道:“他们也不能为了生存,而妨碍了传统的选官之法吧。”
许有壬说:“科举和选官怎会冲突?蒙元帝国,幅员辽阔。太师本应该大开科举,选拔天下英才,去全国各处为您和皇帝排忧解难才是。”
伯颜耻笑道:“为我分忧?还不够他们贪赃枉法的呢。有壬啊,你说说看,有多少举子,因贪赃枉法而身败名裂的?当官,是一个风险很高的职业。”
许有壬辩解说:“可太师,科举与贪污受贿没有联系啊。科举未行之先,御史台中因贪赃而受罚者无数,怎能说贪赃尽出于举子?当然,不能说举子中无贪赃者,但比起来还是少一些。”
伯颜有点说不过许有壬了,便道:“有壬啊,我发现在历届的举子进士中,也没有什么可任用的大才?”
许有壬说:“太师不任用,怎知他没有大才?像刘基、张梦臣、马伯庸、丁文苑等辈皆可任大事。又如欧阳元功之文章,那个能比得上?
伯颜道:“人啊,不能光凭着嘴说。你说他是人才,就是那块材料啦?”
许有壬说:“他们这届的进士中,太师又不是没有用过的人。纪绪大人,太师不就用的很顺手嘛?太师调他入川,不到一年便大变样……”
一提纪绪,伯颜就怒:“他算什么人才,连自己的家人都保护不了,还是人才,我看是草包。”
许有壬说:“纪大人是大才,望太师不要杀他!”
伯颜速转话题道:“科举虽罢,士人们只要求得上进,学得本事,也可以到高官大府去寻个一官半职。最起码,美衣美食的还是有保障的。”
有壬说:“所谓士者,不是把衣食温饱作为自己的目标。他们所追求的是,治国平天下啊!”
伯颜又道:“今科举取人,确实妨碍传统选官之法。”
有壬反驳说:“古人有言,立贤无方。科举取士,岂不好于通事、知印等出身的人?今通事等天下大概有三千三百二十五名,从元朝建立至今,一年余占四百五十六人。玉典赤、太医、控鹤,还都入流品[官阶]。再说,路吏及任子[因父兄的功绩,得保任授予官职]其途又不一样。今年自四月至九月,白身补官受宣者也有七十二人,而科举一届仅仅三十余人。太师试想,科举和传统选法真的相妨吗?”
二人反复辩论不已,伯颜虽心中已同意许有壬的意见,但废科举之议已定,不可中止,只得以温和语言来劝解许有壬,说:“有壬啊,你是真能说!”
有壬听了,道:“能说管什么用?”
坐在旁边的彻里帖木儿说:“参政快坐吧,不要多说话啦。”
有壬却说:“太师说我生来就是劾平章你的,我俩能同座吗?”
彻里帖木儿笑道:“你的话,我不往心里去。”
有壬说:“既然平章不记恨下官,这说明,我弹劾平章的事,都是事实。也许,你做的坏事,还远远不止这些!”
伯颜给彻里帖木儿打着圆场,道:“有壬啊,彻里帖木儿既然不和你计较,你也不要得寸进尺啦。”
有壬说:“太师因为彻里帖木儿,长了把好嘴,能作宣传,就擢置中书。我们御史三十人不畏太师而听有壬的。岂不是,有壬的权力重于太师?”
伯颜让许有壬这个老迂腐给气笑了,怒意渐渐消了。
众人看着太师笑,都跟着大笑,把阻挡“罢科举”的事都抛掷了脑后。
伯颜说:“明天,以许有壬为班首,在崇天门宣‘罢科举’之诏。”
许有壬知道伯颜是有意羞辱他,但又害怕伯颜,祸及家族,不敢辞,勉强答应了这差事。
坐在他旁边的治书侍御史普化,小声嘲笑道:“参政,你可谓过河拆桥者矣。”
许有壬深感大耻,忙低下了自己那高傲的。
【二】《心中无私天地宽》雍正.语
有志肝胆壮,无私天地宽。
看到殿堂上皆大欢喜,左丞相唐其势借机说道:“太师,纪绪之事不知如何处置啊?借着闲暇,也一起议议?”
伯颜高声呵斥:“此乃家事,不必议了。”
看来纪绪是必杀无异了,李齐赶忙递上了刘基等人的死谏书。
伯颜把谏书甩给了刑部侍郎世杰班,怒道:“把死谏书上,这些人,都给我抓起来。”说完转身走出了大殿。
碰了一鼻子灰的唐其势,看了一眼元顺帝,起身也走了。
走出大殿,看着伯颜那趾高气昂的背影,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唐其势的心中顺速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