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问仙 >问仙

章三七九 心如明镜,佛海浮屠塔

罗浮山脉,天光熹微,悠悠钟声,在群山之间回荡,带着过往千万年从来不变的低沉与庄严,又一次掠过光阴,宣告着新的一天的来临。

梵音寺山门,小须弥山的山路长阶上,随着第一声钟声的响起,已有许多僧人弟子从各处禅房走出,一步一步沿着台阶向山上那座雄伟的寺庙行去,满面虔诚,开始新一天的禅修。

劫后余生,梵音寺这个古老的佛宗,依旧沉默而安静地伫立在人世的这一头,目向红尘,心朝佛海,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过。

只不知,众人头顶的这片天,还是从前那片佛光普照的长空么?

后山,古林,老寺,莲花池前。

穿着灰袍僧衣的大师兄坐在一块光滑的石块上,手中拿着的是那个数百年来从不离身的茶壶,静静品着茶,意态安详,偶尔向眼前那位有条不絮扫着落叶的师弟投去一眼,目光平静,微笑不语。

两人的表情很是随意,但动静看去却显得非常耐心,仿佛各自沉浸在某些微妙的禅意中,时间就这么一点一点悄悄过去,大师兄依旧品着那壶仿佛永远也饮不尽的清茶,而那位年轻僧人则拿着那把早已破烂不堪的扫把,把落叶扫了一遍又一遍,有趣的是,很多时候在他好不容易刚把落叶扫成一堆,但随后一阵风来,落叶纷飞,也便前功尽废,只是这僧人却从不抱怨,而是又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动作,专注而沉默,仿佛此刻他扫的不是这漫山遍野的枯枝败叶,而是他的心头上的微尘。

也不知过了多久,大师兄终于放下了手上那个陈旧发黑的小茶壶,双手合十,叹了一声,悠悠说道:“阿弥陀佛,师弟这个年纪便能体悟到这样的心上禅境,真是难得,看来从静念禅院出来,师弟获益良多啊,善哉,善哉!”

那年轻僧人止住了手中动作,笑了笑,谦声道:“大师兄见笑了,不过扫叶,何来禅境之言。”

这名长身玉立,相貌俊朗的年轻僧人,不是别人,正是这代梵音寺的长门弟子,净尘,而那位大师兄,自然便是二代弟子中最年长的净空了。

“如果人人扫叶都能扫到师弟这般心如明镜,佛法眼藏,那我梵音寺的门人又何须终日修禅参佛?人人手拿一根扫帚便是。”

净空面露淡淡笑意,摇了摇头,站起身来,一身灰色僧衫飘在风中,颇有几分出尘之气,他半眯眼睛,仰头看了看面前那座连日来一直被佛光所淹没的老寺残垣,沉默片刻,淡淡道:“这人间仙路,沿途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亦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世人偶入迷途,便难免被风尘所覆,暗淡了目光。所以当年师兄给你取名‘净尘’,便是要你谨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句偈言之意,但今日所见,却是师兄我迂腐了,你天生宿慧,悟性惊人,乃世间不二的佛子,本来无尘,何来净之。”

净尘心中微动,把手中扫把靠在莲花池旁一块石块上,合十低头,语气恭敬道:“正是因为体悟到师兄的苦心,净尘才惟日孜孜,潜心向佛,方有如今的修行道行,师兄往日教诲,净尘从不敢忘。”

净空直视着净尘满是真诚的双眼,目光忽而隐然有些复杂难明,似欣慰,似害怕,又似担忧,种种神色一一闪过。

没有人知道,这位梵音寺的大师兄心中还有一句话未说,也不敢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个大千世界,见微之处自知佛,当年的那位师祖,正因为无尘无暇,所以才透明易污,容了一切的光明,也纳了一切的黑暗,净尘,你也是这般一个同样拥有一颗赤子佛心的人啊。

净空深深看着眼前这位从小看大的师弟,心里却微微松了口气,那日从净明口中得知了净尘从静念禅院出来,跪倒在燃苦大师面前叩问生有何意一事,他便一直对净尘暗暗留心,让这位大师兄欣慰的是,净尘看来还是他所熟悉那个孩子。

“大师兄?”净尘察觉到大师兄似乎有些异样,不由得关切问了一句。

净空回过神来,抛开脑海中那点忧虑,摇头一笑,岔开了话,道:“没什么,只是想到今后我寺再无静念禅院,有些可惜罢,也罢,能救人一命,毁了就毁了吧,这也是林施主的造化,但……”

他声音忽然顿住了,看着前面不远处,那光柱深处隐约可见平静安坐的身影,半晌低低叹道:“他心志过于坚忍,是故心魔一生,便极难除去,纵然我佛能把他身上的戾气化解,又怎知他日后会不会一样成魔,我等今日所为,只怕反是忤逆天意了……”

净尘想到几日前天降神雷,震开了万丈佛光,把整座静念禅院毁灭了那可怖的一幕,沉默了片刻,随后释然一笑,道:“师兄,灵慧师叔的事你也知道了吧,林施主与我寺有极深渊源,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轻言放弃的,若这天真的容不下他,那我佛当日又岂会为他撑开了一片光明,助他渡过一劫?”

净空脸上浮现出情绪复杂的笑容,目光微沉而精亮,嘿嘿一笑:“所以这才是为兄最想不通的地方,那样的绝境下,他是到底怎样做,才能借到了那一瞬的光明,这真的是我佛的意思么?”

净尘想着那位从未晤面的师叔,心情忽也有些复杂,他身为梵音寺的长门弟子,燃苦大师早就跟他提过那位师叔的事,昔日灵慧师叔一心痴妄佛道相通,以道瞒天,以佛顺天,以求走出前人未走之路,抵达那从来都没有人能抵达的彼岸,然而终究事与愿违,因执念过重,反变成一个连自己早已入魔了也不知道的痴人……

如今林施主成为师叔在世唯一的传人,而且又打破了佛与道不相通的界限,做到师叔一生痴执梦寐以求的事,这便是我佛言中所谓冥冥间的宿命么?

那我的宿命,又在何方?

一念及此,这位梵音寺的长门弟子望向天空,不觉有些痴了,一缕日光落到他微微苍白的脸庞上,无温而有一丝莫名的心悸。

……

据许多曾经作客过梵音寺的前辈高人说,坐落在梵音寺罗浮主山上的那一尊作为佛冢的佛祖石像,乃人世间最高大的佛像,雄伟巍然之处,只有真正来到佛像之前,方能真切体会到那股难以言喻的惊心动魄之感。

既然有这样的说法,那尊舍利大佛的头顶方圆之地,理所当然便是梵音寺最高的地方,出于对佛祖的虔诚和敬畏,平时几乎不可能会有人来到这个地方,而事实上,就算有人突发其想欲到此一游,这里也不是轻易便能上来的,因为这里太高太寒,罡气汹涌,几乎到了人力所能出入青冥的极限,然而若有人来到此处往下俯瞰,定会下意识里生出渺小的感觉,发觉那些曾经仰止眼前的苍莽群山,此刻在眼中只不过是一堆毫不起眼的土丘山壑,就像一堆覆着青苔的蚁穴。而一旦抬头仰望,当发现头顶天穹仿佛伸手可及的那一刹,更会自然而然生出比看到这大佛还要大的震撼,那不是什么盖世豪情,也不是什么高处不胜寒,而是出于对上苍敬畏的一种本能惶恐。

就是这么一个几乎人人都会忽略的地方,梵音寺中除了那几位仅存的老一辈高僧,门下弟子也不会有多少人会想到在大佛头顶之上,会有一座不为人知的七重宝刹,在无数风霜雨雪中沉默而安静地矗立了千年万年的光阴岁月。

那便是罗浮梵音寺曾经名动天下,却从来很少有人能一睹真容的荒神佛宝,佛海浮屠塔。而这大佛头顶七重宝塔之处,除了寺中有数的那几位老人以及几个二代弟子,也不会有人知道,此地乃是梵音寺「诸天金刚伏魔大阵」的阵眼所在,无论是山门前那神秘莫测的苦海,还是这个能渡化一切邪祟的金刚法阵之威力,都是源于这件佛门无上至宝所展现出来的诸般妙法。

昔日浩劫当前,正是因为燃苦大师以及燃难、慧远、智光三位高僧合四人之力催动了佛海浮屠塔的佛法神威,「诸天金刚伏魔大阵」方得以发动,把那股由数之不尽的妖魔鬼怪所汇聚而成的洪流拒之门外,足足坚持了三十七个日夜,为天下正道人士留下一处没有后顾之忧的后方净土。

此时春日初升,光照大地,大佛的阴影几乎要遮住整座罗浮山麓,大佛头顶,白云飘飘,没有人知道,这一处极为清寒幽静的高空之地,燃苦大师等四位当世佛门高僧,正围坐在佛海浮屠塔的四个方位,盘膝闭目,默然合十,口中默念经文,竟是坐成了一个金芒流转,佛气庄严的奇妙阵势,而阵势中正,那座七重宝塔门前一处光滑平整的石台上,赫然坐着一个身披陈旧白僧袍,脚穿破草鞋,容貌长相极为俊美的少年。

那少年一脸平静喜乐,看着那四周若隐若现的佛光阵影,丝毫没有惧意,反而淡淡笑道:“没想到后人把这件荒神古宝安置在这里,难怪不好找,看这个阵仗,似乎你们在这里等了我很久吧?”

燃苦大师看着少年,眼神闪烁,沉默了许久,方平静道:“梵音寺第十一代主持方丈燃苦,见过莲心祖师。”

相关推荐:医品狂妃凡人修仙之仙界篇电影的世界能穿越的修行者国际制造商超级丧尸工厂强人神都夜行录至尊神医进化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