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汉凉风云 >汉凉风云

第74章 、窦氏一门封四侯,陈番严辞拒恩赏(下)

这刘倏自离开大将军府邸,又径直赶往宫中,寻得灵帝,而灵帝虽年幼,却自蹇硕口中得知,此番得以登上帝位,多蒙刘倏力荐。因此,灵帝对刘倏格外亲近,又因与其同为宗室皇亲,称其为“皇叔”,颇为宠信。

“臣光禄大夫刘倏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叔,快快请起”

君臣二人行礼过后,张让、赵忠、左丰、蹇硕四人纷纷到来,张让当先问道:“刘大人,不知窦武意下如何?”

刘倏想起先前张让密告自己先帝遗诏之事,愤慨不已,而今窦武尾大难除,不由摇头叹道:“窦武老奸巨猾,实难说动,臣真是愧对先帝遗命。”

“如今陛下年幼,外有窦武专权,内有曹节骄纵,也不知该如何是好?”赵忠无奈道。

灵帝自入宫之后,张让等人终日伴在左右,时常向灵帝哭诉窦武欺灵帝年幼,早有不轨之心,连番挑拨,也使得灵帝深信不疑。灵帝闻言,不由惊呼道:“今日已下诏封大将军为侯,他还不知足?”

张让忧声道:“司空宣酆身居三公之职,位高权重,窦武说罢免就罢免,如今稍有不和者皆为窦武驱逐,只恐窦武狼子野心,欲图谋陛下。”

“啊,他敢造反不成”,灵帝被张让吓的不轻,自己原以为登上皇位,便可永享富贵,未想到整日居于宫中,犹如鸟笼,仅有张让、赵饶等几人相伴,这几日幸得皇叔刘倏时常前来看望,听说窦武要害自己,心中惊慌。

灵帝忽而想到王越,问道众人:“可否将王师傅调入宫中,陪伴左右?”

赵忠点头道:“王越剑术高超,昔日河间救驾有目共睹,怎奈窦武阻拦,才不得已暂居宫外。”

“此事可行,将王越调入宫中任职,可近前护卫,以防宵小;明日陛下升朝前,可央求太后于殿上下诏,以教授剑术为名,征召王越入宫”,刘倏赞同道。

“陛下,该歇息了”,此时灵帝乳母赵饶进入殿中,唤灵帝前去歇息,灵帝早已将赵饶视作亲信,一路小跑随赵饶去了。

张让见灵帝已然离去,这才低声道:“可借王越之事,挑拨曹节、窦武二人,使其互生嫌隙,我等从中渔利,如何?”

“恩!甚善,若是可挑起二虎相争,最好不过”,刘倏、赵忠等四人纷纷点头称是。

次日,灵帝升朝于金銮殿,百官叩拜行礼之后,灵帝几番悄悄示意,窦太后摇头失笑,开口道:“先前陛下于河间遇刺,王越救驾有功,不可不赏,哀家素来听闻王越剑术超绝,陛下正宜习武强身,故而哀家欲封王越为虎贲将军,入宫授艺。”

“太后,臣以为此举不妥”,窦武上前劝阻道:“王越不过江湖游侠,野性难驯,若是征召其入宫,恐于宫中滋生事端,不如多赏赐金银财物,外放为官。”

太傅陈蕃不喜王越草莽出身,附奏道:“大将军所言甚是,宫中安危事关重大,老臣敬请太后三思。”

窦太后不悦道:“王越不过区区武夫,宫中宿卫遍布,不必过忧,何况陛下自幼随王越学艺,若是忽而转习他人,一时间难以适应,诸位爱卿不必再劝,明日征召王越入宫。”

窦武、陈蕃只得听任之,窦太后又表彰陈蕃道:“太傅陈蕃,辅佐先帝,担任京官多年,既忠且孝,论德行操守,当为本朝第一,哀家鉴于你直言忠谏,到老不辍,今日特封陈蕃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以示表彰。”

窦武闻言一愣,心中纳闷,自己并未让窦太后封陈蕃为侯,窦太后何故如此?带着满腔不解,窦武正欲发问,陈蕃早已先人一步。

“太后恩赏过厚,老臣诚惶诚恐,老臣虽为官多年,然并未有骄人政绩,空食俸禄已久,不敢厚颜受爵,有负皇恩,何况老臣如今年迈不堪,受之有愧,还请太后垂怜”,陈蕃赶忙上前叩首请罪,固辞不受。

窦太后不许,陈蕃一再坚决辞让,终不肯接受封爵,窦太后无奈,只得由着陈蕃。

窦武又奏道:“太后,陈太傅素来德行高洁,不贪不躁,既然陈太傅心意已决,臣以为此事可容后再议。”

“既如此,改日再议”,窦太后不由对陈蕃心生几分恼怒,继而问道:“护羌校尉段颎前日上书,言及东羌之事,如今已然准备妥当,请旨讨伐东羌,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窦武当即奏道:“臣以为不可,朝廷方定,人心求稳,只可安守,不宜动兵,涂炭生灵,请太后三思。”

陈蕃、应奉等人纷纷附奏,却有太中大夫程阿、尚书令廉忠、中散大夫樊陵等人力争出兵,一时间朝堂上争执不休。

最后,双方相争不下,樊陵忽而奏道:“太后,征伐东羌乃先帝遗命,段颎准备半年有余,此时若中途放弃,岂不有损先帝英明?岂不辜负边疆将士报国之心?”

郭防附奏道:“新君方立,太后临朝,蛮夷多有不服者,此时出兵讨平东羌,救百姓于危难,必可扬我国威,太后恩德亦将为百姓所称颂,臣叩请太后准奏出兵。”

“好”,窦太后闻言大喜,诏令道:“传诏护羌校尉段颎,令其即刻筹备,春暖花开之时,便是讨伐东羌之日,不可辱我军威,否则定将严惩不贷。”

“太后英明”,樊陵、郭防、程满三人得意万分,瞧见窦武、陈蕃等人眉头紧锁,心中顿时畅快无比。

及至众臣散朝而去,光禄大夫刘倏一路愁眉苦脸,恍惚间闻得身后有人呼唤,回首一瞧,乃是张让奉灵帝之令,召见刘倏。

张让见刘倏愁眉苦脸,试探问道:“刘皇叔可是为陈蕃封侯之事,心有不快?”

“哼”,刘倏摇头道:“陈蕃封侯,我心中确有些不快,非是为功名利禄,实乃老匹夫不知躬身为国,却与窦氏结为一党,使得窦武权势日盛,着实令人担忧。”

“叔承(刘倏字)让老夫好找啊!”碰巧窦武、窦绍经过,看着张让与刘倏窃窃私语,窦武疑心骤起,上前笑呵呵问道。

“大将军”,二人面色惊疑,赶忙行礼,刘倏不解问道:“大将军寻下官,不知所为何事?”

窦武笑道:“多日未与叔承把酒畅谈,着实想念,今日便随我入府饮宴,尚有要事相商。”

“还请大将军恕罪,下官已得陛下召见,日后再登门造访”,刘倏说完,拉了拉张让衣角。

张让会意,上前谄笑道:“大将军,陛下久居宫中,时常思念亲人,而光禄大夫与陛下乃同室皇亲,有叔侄之谊,故而召见刘大人,于后殿相续同宗之情,还请大将军恕罪。”

“既是陛下召见,自不可怠慢,你二人自去便是”,窦武摆手让二人退去,其侄窦绍一旁轻哼道:“叔父,近日刘倏时常入宫,与陛下甚为亲近,如今叔父召唤,他竟敢以天子诏令拒之,不可饶恕。”

窦武伫立半晌,静静望着二人远去,而后疑惑道:“刘倏三番四次劝我诛除宦官,今番借觐见天子为名,屡次入宫,而且方才见他与张让窃窃私语,莫非刘倏已然与宦官勾连成党,有所图谋不成?”

“小小宦官,何惧之有?”窦绍不屑道:“若是叔父担心宦官胆敢作祟,侄儿带人进宫,将曹节等人斩杀便是,何必如此忧心不安!”

“糊涂”,窦武低声喝斥一声,继而说道:“若是将宦官斩杀,我窦家何以制约士大夫?”

窦武训斥窦绍几句,又连番叮嘱窦绍不可再冲动妄言,窦绍闷头不语,随窦武回府而去。

却说陈蕃当朝拒辞封赏,惹得窦太后心中恼怒,若非念及昔日入主中宫时,陈蕃有力争扶持之情,定要将陈蕃治罪。

正在窦太后恼怒之时,曹节凑近笑道:“太后不必为此事不快,陈蕃今日不从,依奴才猜测,陈蕃定是嫌食邑不足,太后明日再下诏,再加厚赏便是。”

“哼”,窦太后想起陈蕃,心中气恼,沉声道:“哀家临朝听政,统领群臣,区区臣子,能得哀家表彰厚赏,还不感恩戴德,安敢嫌弃封赏多少?”

而后,窦太后下诏封赏陈蕃为高阳乡侯,食邑由三百户增至八百户,陈蕃谢辞不受。窦太后勃然大怒,一连十余次,陈蕃一一推辞,甚至以死相逼。后经窦武入宫,劝解窦太后,此事才作罢。

陈蕃之子陈逸大为不解,问道:“父亲迎立新君有功,理应厚赏,而太后又对父亲心存感激,故而恩赏有加,一再下诏厚封,父亲何故拒而不受,惹得太后不悦?”

陈蕃闻言大怒,喝斥道:“为父身为臣子,久食俸禄,迎立新君,乃是为国尽忠,臣子本分而已!岂可挟功自傲,贪图封赏?只要天下安宁,朝堂有序,为父余愿足矣!纵然身死也绝无怨言,岂会贪图封侯厚赏!”

“功名利禄,人人所求,即便父亲超脱世俗,不贪念功劳封赏,那也不该屡次坚辞,辜负太后恩宠,若非大将军从中劝解,太后定不会轻易罢休!”陈逸想起太后一连十余次下诏,硬要封赏陈蕃为侯爵,至今心有余悸,惟恐太后报复。

陈蕃不在意道:“太后并非此等蛮横之人,此番只怕是宦官从中作祟,以谗言迷惑太后,实则欲借太后之手,寻机除去为父,幸有大将军坐镇朝堂,还容不得其等放肆。”

“父亲,孩儿近日在市井有所见闻,事关大将军,不知当说不当说”,陈逸犹豫问道。

陈蕃见陈逸一副扭捏作态,不悦道:“何事尽可直言,不必这般作态。”

“父亲,孩儿近日于洛阳闲逛,常听闻窦绍、窦机等一众窦家子弟,巧取豪夺,强占民财,摄于窦家权势,百姓敢怒不敢言”,陈逸将近日听闻之事一一说出,而后担忧道:“先前窦武尚未执掌朝堂之时,恩德广布,救济贫苦,而今却是另一番作为,孩儿…”

陈逸话未说完,却为陈蕃打断,笑道:“大将军终日忙于朝事,想必对族中子弟疏于管教,为父明日劝进大将军即可,此事不必在意,如今当以诛除宦官为首要,其他诸事皆可置之一旁。”

“父亲所言甚是,孩儿先行告退”,陈逸见陈蕃固执己见,心中虽不认同,但也不愿多做争执,告退而去。

(本章完)

相关推荐:席卷天下回到古代做神探血与火的赞歌幻想乡的琐碎日常太后的现代纪事引怪大师血色复兴无限之主角必须死将门独女之特种兵绝**杀手:腹黑邪王太难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