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鉴灵牌的鉴定结果,这件青瓷鸟形杯根本就不是什么唐代的瓷器,而是一件晋代的古瓷!
西晋越窑青瓷鸟形杯!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华夏最早的瓷器应该出现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只是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真正的瓷器发明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其后的宋、明、清三朝更是达到了顶峰。而作为过渡时期的东西晋两朝,在华夏瓷器史并没有什么太重要的地位,但因为年代久远,能够流传下来的瓷器非常罕见,所以其中一部分瓷器的价值也非常高。
按道理说,能够从晋代流传下来的瓷器,其价值应该都比较高才对,为什么这里会说只有一部分价值比较高呢?这个就和人们的认知有关了。
作为古董,其历史文化属性,当然是越久远,越有代表性,在相关的研究人员眼里,价值也就越高。可是,对于收藏界来说,毕竟还是要讲究一个观赏性,所以很多东西并不是越古老就越值钱,这个道理绝对不仅仅只适用于古瓷。
“老板,这件鸟形杯怎么卖?”
“先生,这件要120万欧元。”
“120万?这个价格可是有些离谱啊!”
在李逸眼里,这件鸟形杯无论是造型,还是瓷胎、釉质都属上选,所以他才会错认为是唐代的制品,现在放到晋代,当然就更加的了不得了。
可即便是了不得,也只是在一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了不得,其价值,无论如何都无法和其后几个朝代中的精品相比。而那些瓷器,除了极个别的能够卖出天价,大多数的价值也就集中在500到1000万软妹币这个区间之内,这一件鸟形杯居然就喊到了1000万……
“120万欧元,我看120万软妹币还差不多!这样,15万欧元!”
“呃……先生,请问您是不是少说了一个一百?”
店员一愣,随即脸上流露出一个古怪的神色,一边小心翼翼的应付李逸,一边暗自琢磨,这人脸皮可真够厚的,别人讲价是砍零头,这位,居然是只留零头……
“你们标这个价格根本就没有一点的诚意……”
李逸摇摇头,将鸟形杯放了回去。喊价居然和他的估价相差近十倍,他实在是没什么兴趣再去讲价,还是先看看其他的算了。如果实在想要,回头和谭默轩谈妥了,让他跑一趟,来慢慢跟他们磨,反正这个价格他根本就别想卖出去。
“哦,先生实在感兴趣的话,95万如何?这个折扣是蔽店最低价……”
虽然李逸很没有诚意,店员还是又还了一个价格,因为这件东西放在店里的时间不短了,总是看的人多,却没有一个人买。虽然古董销售本来就是抱着能宰一个是一个的念头,可是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呵呵,95万也高的离谱,算了,我还是看看这件吧。”
李逸朝左轻轻的挪动了一下脚步,盯着格子里的一件青花人物故事纹大罐看了起来。
这件青花大罐,高约28厘米,直径约22厘米,朝向李逸这边的画面是一名全身披甲端坐堂上的将军,一旁一名士兵手持一面大旗,上书周亚夫三个大字。
“周亚夫屯兵细柳营罐?呵呵。”
李逸呵呵了两声,其实他也只能呵呵了,因为这个图案非常有名,叫做“周亚夫屯兵细柳营”,是目前世上仅存的8件元青花人物故事纹大罐其中之一的纹饰图案,而那件大罐,现在正保存在日本的安宅美术馆,这一件……
“先生,这一件虽然不是真正的元青花,不过却是清代雍正时期仿制的,其价值未必会比真正的元青花低多少。”
一旁的店员看到李逸的表情,连忙解释了一句。
“哦?我知道清三代仿明代的青花比较多,还真不知道居然也会仿元青花……这件怎么卖?”
李逸盯着瓷器仔细看了两眼,摇了摇头,心里对这家店的评价降到了最低点。这件瓷器,百分百是现代仿制后做旧的产物,他们不但堂而皇之摆在这么显眼的位置,居然还好意思安个雍正仿的名头,真当来看的都是些傻瓜不成?
“先生,这件只要6000欧元……”
“噗!”
李逸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出来,雍正仿的元青花居然才6000欧元,尼玛逗人也没这么个逗法啊!
他一抬手,指着旁边一个格子里的一件青花龙纹象耳瓶问道:
“那这件呢?这件也是雍正仿?”
“先生,这件倒不是雍正仿,不过究竟是谁人所仿我们也看不太准……”
李逸不满的摇了摇头,早这么说不就完了?再说了,就算是要仿元青花,你也别仿这种天下知名的图案啊,但凡是玩瓷器的,又有哪个不知道这玩意的下落?说了雍正仿,报价居然才报6000,这不明摆着调戏人吗?
“咦?你把这件瓶子拿出来我看看。”
李逸正在腹诽,忽然眉头一挑,指着那件青花龙纹象耳瓶对店员说道。
“没问题,请您稍等。”
看到店员转身去拿钥匙,李逸盯着玻璃后边的瓶子认真的看了起来。
和刚才那件仿的青花大罐不同,这件龙纹象耳瓶,不但青花呈色艳丽,而且工艺颇为精湛,尤其是那条细长的云龙,不但绘制的栩栩如生,看起来还颇具元代龙纹特征,难道,这件才是一件真正的元青花?
不多时,店员将钥匙拿了过来,等他将玻璃门打开之后,李逸小心翼翼的伸手将象耳瓶抱了出来,一入手,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这件瓶子,高度差不多有38厘米,口径大约10厘米左右,入手的重量感觉偏沉,而且胎体比较粗糙,器底露胎处还有明显的两处砂眼,这几个特征都和元青花相仿。
只是这件青花瓶的釉面特征却又有点似是而非,不但没有正常元青花缩釉点和针眼,而且釉层较厚的地方也没有常见的垂釉现象,釉层表面的气泡特征也不是很符合有关元青花气泡的描述,这又是怎么回事?
皱着眉头折腾了一阵,李逸判断,这应该还是一件元青花,只是在烧制的过程中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发生了变异,居然将釉层烧出了一点明代青花器的感觉……要真是这样,这下可是撞着真正的好东西了。
“这件怎么卖?”
“这件只要两万欧元。先生,您看这件的釉面,光滑肥厚却又清亮透明,光泽柔和,温润如玉……”
李逸摆摆手,打断了他的介绍,正常情况下,这些术语用英语表述起来都比较拗口,只是这家也不知道是谁帮他们翻译的,听起来还真有那么点味道……
“一万五,一万五我马上就付款。”
“一万五不行,这件最低也要19800,先生,这件真的不一样……”
“好了,好了,19800就19800,帮我把它包起来吧。”
李逸转身从谷枫的包里掏出来一摞大额欧元,数出两万交给店员,然后笑眯眯的将包好的象耳瓶交给了谷枫,
“抱好了,这可是件真正的好宝贝……”
买下这件稍稍有点奇怪的元青花龙纹象耳瓶,李逸的心情一阵大好,话说,今天买了这么多件,终于买着了一件货真价实的好东西,否则,要都像之前那些那样,每一件都有问题,那才郁闷呢。
不过,似乎他的好运也就到此为止,接下来不但这家瓷器店没有收获,又逛了两家古董店也没什么看得上眼的东西,看看天色将晚,只好带着谷枫回到了酒店。
“谷枫,你帮我到前台问问,有没有懂德语的,请他们帮我把这些都翻译出来。”
一回到酒店,李逸就将那件包包里的纸片取了出来,然后随便抄了其中的两行,拿给谷枫,让他去找人翻译,自己则盯着纸片研究了起来。
这张纸片,大约有四分之一张A4纸大小,应该是放置的比较久的缘故,颜色微微泛黄,尤其是边角处,老化的更为严重。
纸片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单词和数字,仔细数数,一共有11行之多。每一行,都是单词和数字混写,其中单词在前,数字在后,而且数字的位数还颇多,最奇怪的是,每一串数字中间都加有一个逗号。
“这好像是名字的简写,可是,这又是什么?”
每一行的单词,都是以几个大写字母开头,然后间隔大约两三毫米,又跟着一个或数个完整的单词。其中,简写的字母没有一个相同,但后边跟着的单词,重复率却颇高,李逸对比了一下,发现这11行里,同一行有两个单词的共有8行,其中5行都是相同的,另外3行中,也有两行是一样的。
剩下的3行,则都只有一个很长的单词,这3个单词也都一模一样。也就是说,这11行的单词,一共就只有4种。
“逸哥,前台有人懂德语,他帮我翻译了。他说前边这些大写缩写他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不过有可能是人名。另外,这个单词翻译过来是威格林的意思,是一家瑞士银行的名字,不过好像已经倒闭了。还有这个是卢塞恩,卡佩尔纳,其中卢塞恩是瑞士中部的一个城市,卡佩尔纳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应该是一个人名。”
“人名?银行?城市?”
李逸抄下来的这两行,一行是只有几个大写字母和一个很长的单词的,这个单词被翻译成了威格林。如果没有翻译错误的话,意思还是很好理解的,这应该是某个人在这家名叫威格林的银行里开设的账号,数字之所以用逗号隔开,应该是将账号和密码分开了。
另外一行,两个单词分别是卢塞恩和卡佩尔纳,应该也能解释的通,就是卡塞恩市一家名为卡佩尔纳的私人银行,后边的数字同样是账号和密码。
“有人名,有银行名,还有账号、密码……再加上古老的纸张,包包的生产年代……”
慢慢的,李逸心中有了一个猜测,这张纸上记载着的,很可能是二战时期某些家庭或者个人在瑞士银行里的开户信息!
“我擦,这些不会都是些休眠账户吧?这下不好玩了!”
瑞士银行在世界上久负盛名,世界各地的有钱人在考虑如何“安置”自己的万贯家财时,几乎都不约而同的会想到瑞士,当某个政府高官被控受贿时,人们也总是习惯于把他的名字和瑞士银行里某个匿名账户联系起来。
正是因为这个属性,二战时期,很多受到迫害的犹太人都将自己的财产存进了瑞士银行。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大约有5万多犹太人在瑞士银行开具了账户,涉及金额高达60亿美元。
二战后,一直没有交易的“休眠账户”更是不计其数,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些账户的主人甚至包括他们的家庭成员,都已经在二战中死亡。
李逸怀疑这张纸上记载着的这些账户很可能就是一些“休眠账户”,而且,很可能就是二战时期受迫害的犹太人的财产……
可是,他没想明白的是,这里为什么会有11个账户,而且这11个账户还都分别属于不同的人!
“难道是委托这个包包的主人帮他们办理的?那么,这个包包的主人又是谁呢?”
李逸用力的揉着眉心,盯着前边那些被怀疑有可能是名字缩写的大写字母,另一个疑问又自心中升了起来。
如果这些真的是犹太人的账户,而且分属不同的11个人,那么,这些名字根本就没必要,也不应该缩写……那么,这会不会是那些贪官污吏的秘密账户?
没可能啊,如果是这种性质的账户,保密还来不及呢,又怎么可能11个人会凑到一块?
想了一阵茫无头绪,李逸打开了电脑,准备上网查询二战时期有关瑞士银行的一些资料。
在搜索目录中输入“二战、瑞士银行”这些关键词之后,他按下了回车键,紧接着,他的眉头就皱起了来,死死的盯着排在最前边的那条信息发起了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