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2.小鸟(五)

魔法师一度是诸国拥有崇高地位的顶级人才,他们是成就奇迹的创造者,是国家的捍卫者,也是严谨细致的工程师和教育家,更是各种隐秘知识的看守者。各种血脉传承的贵族世家不必说,哪怕是出身庶民,被确认有魔法师资质,还能闯荡出一些名堂的,国家都会授予贵族地位,有时候甚至是世袭的爵位。

然而这种令人称羡的地位随着财团和科学技术的出现开始迅速下降,到大战中后期,魔法师的待遇也就和同级别的普通技术兵种差不了多少,完全没了过去那种堪比贵族出巡般的排场和优渥待遇,等到了帝国建国,魔法师更是变成了被猎杀、排挤的对象。

帝国不需要魔法师。

表面上的理由是帝国境内的魔法师大多是旧王国的拥护者,这些人都是死硬的反帝国派,也是恐怖组织的主力军,基于不可调和的冲突,帝国将所有魔法师视为敌人。实际上更深层的理由是魔法师这个特殊人群对帝国的立国之本存在着严重威胁。

原本帝国的技术体系和现有的魔法体系便是完全两条线,或许偶尔有些细枝末节会发生交集,比如通过技术手段让普通人或无法与玛那发生感应的精灵使用魔法,用机器再现出各种魔法什么的。但总体大方向上完全是背道而驰。

帝国的技术体系立足根本是“普遍性和效率”,而过往的魔法体系突出的是“独创性和个性”。

举个简单易懂的例子,由一名盖世无双的英雄斩杀上万名敌军,和培训一千名农民,让他们学会枪械的操作方法去射杀一万名敌兵。后者显然更快更简单也就是效率更高,而前者更具独创性。

此前的魔法师体系追求的正是凸显独创性的“英雄”,帝国则是着手去培训动员兵,和提升动员兵手里的武器。

很难说双方谁对谁错,毕竟两条线路并不是从相同的环境之中孕育出来的,各自在不同的环境中发挥出来的效果也不能保证完全一样。不过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此前的大战中,帝国的技术体系赢得了这场残酷的总体战,而且胜利之后并不打算和魔法体系这个“异物”共存下去。

在这个一门大炮便足以轰飞整个阵地,一辆战车便能随意蹂躏无数步兵的年代,姑且不论血肉之躯,也不提“军团”之类的存在。原本就极度强调效率和国民的标准化、规格化,将整个国家视为一台精密机器,每个国民都是零件和组成部分的帝国,不需要“英雄”这种具有独特个性,和整个系统格格不入的异常存在。毕竟如果每个人都希望成为英雄,成为“独一无二的特殊存在”,帝国立即就会陷入崩坏。

只需要规格化量产品的帝国,不需要魔法师这种“独一无二的特殊存在”。

正是这种极为精准的预见,催生出了猎杀魔法师的行径,更催生出了“塞壬”之类连死者和死亡本身都要亵渎的杀戮机器。

可即便如此,“塞壬”依然是一种还在实测列装阶段的兵器,性能还未完全稳定,保密措施也没有解除。直接把“塞壬”派到人多眼杂的吕德斯大街上,简直就是让军事机密穿着衣服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夜莺”并不觉得自己有那种价值,可以让帝国高层的偏执狂们做到这种地步。

“也就是说,这次体育交流会上的爆炸案背后有隐情,足以让帝国认真起来?”

“没错,如果只是用来争夺民心的烟花秀,帝国没必要做到这种程度。但这次真的不一样,这场爆炸案只是一连串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只要这张牌顺利倒下去,后面的连锁反应将没有人可以阻止。”

“连锁反应……是扩军吗?”

说到各种恐怖袭击带来的结果,无非是民心更加倒向帝国,以及每次爆炸案后,帝国议会通过的各种“国家安全追加预算法案”,帝国防卫军获得追加拨款的套路。当资金到位后,接下来就是帝国出动各种暴力机器,上演“除暴安良”的戏码,各种地下组织转入低潮。当拨款用的差不多的时候,各路牛鬼蛇神再次开始活跃,恐怖袭击再次发生……

熟悉内情的人对这套流程差不多已经烂熟于心,每当哪里传出爆炸声,大家就知道这是帝国防卫军在喊“给我钱!”了。

可这一次真的有些不一样。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猫头鹰”故意买了个关子,满心期待着女孩露出好奇表情的中年大叔却只看到了毫不动摇的扑克脸,略感失望之余对“夜莺”的评价又提高了几分。

一线作战的人员大多是典型军人性格,直肠子、暴脾气,吊胃口什么的根本忍不了。这种性格在残酷复杂的地下斗争一天都撑不过去,能冷静思考,处变不惊正是地下工作者必备的素质。

啜了一口水后,“猫头鹰”问到:

“‘夜莺’同志,你对标准化了解多少?”

“我是一线战斗人员,技术层面的东西不是了解的太多……基本上那就是不同地区的不同工厂的产品规格完全相同,最大程度的实现产品生产加工的简化、统一化和通用化吧。”

“并不是很对,但大方向没错。就像大家知道的,阿尔比昂和罗斯联合公国的产品经常遇上同一个型号的产品上的同一个部位的零件无法通用的事情,原因是因为两个零件来自不同的厂家,由于对生产工艺的管控、质量把关流程的差异等因素影响,导致按照同一套图纸生产的零件不能通用互换。而早早实现标准化的帝国完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在战场上,帝国的武器就算遇上什么故障损坏,从其它武器上拆下零部件进行替换就能正常使用,不必等待零部件从后方送上来,这样一来便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成本,且保障了一线部队的战斗力。算是一种前卫且实用的思路。不过,要是把这种前卫思路用在偷偷摸摸增强军备上呢?”

“夜莺”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芒,一旁有些吊儿郎当的“知更鸟”也变了表情,以略显紧张的低沉声音问到:

“增强军备……帝国是准备要和全世界开战了吗?”

帝国的终极目标是征服全世界。这几乎是个公开的秘密,在见识过皇帝在莱茵战役最后阶段所展现出来的可怕力量后,没有人怀疑帝国上层的决心,也没有人怀疑他们的能力,唯一的问题是,他们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动手。

如果皇帝有那个念头,他随时都可以做到这件事,没有任何人、国家、组织可以阻止他,就连扯一下他的后腿都做不到。幸运抑或不幸的是,皇帝是绝对的理性派,他绝不会做任何“多余的事情”。除非他打算毁灭世界,否则在帝国完全准备好之前,他绝不会轻易挑起战争,更不会亲自下场。

也正是有了这一层薄冰般的保障,加上帝国防卫军一直克制的表现,诸国才得以战战兢兢的与帝国共存,偶尔还在死亡边缘试探一下。可一旦帝国防卫军做出开发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大军队规模、增加军备数量等“打破薄冰”、“再次准备战争”的行为,诸国也就只有准备死战到底一途而已。

帝国是否已经准备好发动一场世界大战?一场一心不乱,如同铁风雷火呼啸,杀尽三千世界乌鸦的战争?

答案是“还没有”。

“帝国还没那么疯狂,大战才结束三年,经济发展仍旧是压倒一切的优先课题。军队再怎么叫唤也不会改变这一点。可是准备战争和发展经济并不矛盾,甚至是可以高度统一的。”

“利用军备生产来刺激经济吗?”

“这只是一方面。军备生产带来的经济刺激效应只是一时的,老百姓不可能啃炮弹喝机油过日子。不能形成良性经济循环,帝国就会经济崩溃。所以他们很注意控制节奏和强度,将各种抵抗活动抑制在不会损害经济循环的程度。军备生产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帝国并不直接生产武器装备,而是以增加标准化零件产量的办法来隐蔽增强军备。”

直接生产装备,比如战车、大炮等,无疑很显眼。可换成是齿轮、线圈之类不起眼的零件,就没多少人会在乎了。

“通过在各地工业生产线上的同志送来的情报,我们大致推测出了整个计划的概貌。因为直接生产装备不管是生产还是维修保养的成本都很高,还会恶化与诸国的关系,所以帝国干脆将装备分割成以零件为单位,通过各地执行治安作战的部队递交修理补充零件的申请来生产零部件,不同部队递交的申请单上故意重复、多报的零配件正好能组装成一台或多台装备的份量。当然,帝国也不至于笨到一次申请就刚好全部凑齐的程度,他们会分散给各个军区,种类和数量上也会做手脚。经过两三年之后,整个计划才会渐渐成型。而且由于是零件,只要做好防锈处理,用油纸包包好后不管是库存还是埋地下好几年都没问题。一旦需要扩军,这些按照标准化工艺生产出来的零配件就会被重新启封,送到装配工厂里组装成各式各样的装备。现在图纸、设备、资金、技术工人都已经就位,剩下的就只有合理的理由来启动整个计划”

不用说,这场恐怖袭击正是推动整个计划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只要“复国阵线”的烟花在体育交流会上成功炸响,血腥残酷的画面通过帝国控制的传媒系统传遍世界。接下来就是帝国防卫军四处出动“剿匪”,战果和维修零配件的申请单如雪片般飞向后方,所有人都以为这不过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时,殊不知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早已开始涌动,战争的脚步声已然逼近。

“‘夜莺’同志,你的任务是化妆潜入青年团的体育交流会,设法阻止炸弹爆炸。我知道这任务很困难,但如今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也没有余裕,只有拦住这一次,组织才能设法获得整个计划的详细情况,破坏、拖延帝国的战争准备,为海外的同志们争取更多的时间。你明白吗?有什么困难,你现在就可以提出来。”

“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我理解组织的困难,组织能把这样重大的任务交给我,我义不容辞。不管有多困难,我一定设法克服,保证完成任务。”

“夜莺”庄重的说到,仿佛一名战士正在宣誓。

相关推荐:绝品透视眼王莽的皇帝成长计划君临星空祭炼山河豪门之童养媳上神请自重战道天图大楚小掌柜七零甜妻撩夫记修真傲世神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