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1901铁血中华 >1901铁血中华

第430章 跳反的意大利

1916年7月18日,就在德、法两军在凡尔登城下浴血厮杀,进入白热化的时候,巴黎西北的索姆河两岸又燃起战火。

在索姆河发动大规模攻势,是协约国集团预定的1916年战略进攻计划的一部分。

1915年12月,在法国的尚蒂伊镇,法军总司令霞飞就与英军司令海格爵士商定,在索姆河两岸实施大规模战略进攻。力争打破西线的僵局,为而后转入运动战创造条件。

但他们没想到,德军也有相似的企图,而且动作更快。

让英法更没有想到的是,沙俄突然退出了欧战,这个晴天霹雳,当即把英法指挥官震成了呆瓜!等他们回过神来,大为惊骇,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这两年的西线陆地战争中,总体是德国占优势,但德国也没有绝对力量,能使英法联军屈服,沙俄退出,德国将东线大军调过来,英法根本撑不住啊。

就在这时,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美国人给英法补充了船只、物资和资金,十万美军陆续越过大西洋来到欧洲。

与此同时,德国将东线主力百万人,调到西线,准备发动大战,一举击溃英法。于是,在凡尔登方向、德军与法军对峙厮杀的同时,索姆河战役爆发了。

战役初期,英法美意四国共32个步兵师和6个骑兵师,2189门火炮,1160门迫击炮,约300架飞机,和200辆战车。

同盟国方面,德国、奥匈和奥斯曼一共45个师,1980门火炮,900门迫击炮和114架飞机,三百辆战车。

不得不提一下意大利这个奇葩的国家。

一战开始前,意大利与德国和奥匈帝国,都属同盟国阵营,当德国决定发动战争时,并没对意大利抱什么希望,但还是征询了意大利的态度。

意大利的答复是他将保持中立,以军事实力保卫自己不受侵犯。

意大利位于奥匈帝国南部,两国有领土争端,随着战争进程演变,奥匈帝国屡战屡败,德国意识到,假如这个时候意大利再从背后捅一刀,奥匈帝国必定崩溃。

于是便劝说奥匈帝国,在和意大利的领土争端上让步。但墙头草意大利,在紧张的谈判过程中,耍起两面三刀的伎俩,悄悄和协约国眉来眼去。

意大利的小算盘是:与其费尽口舌一寸一寸地向奥匈帝国讨要土地,不如赶在奥匈帝国被打垮之前,乘机帮协约国一把,以便日后光明正大的参与对它的瓜分。

1915年4月,在得到大量领土瓜分的许诺过后,意大利秘密签署《伦敦条约》,加入协约国一方,5月23日,意大利对奥匈帝国宣战。

随后,意大利集结了90万军队,1700门左右的火炮,对奥匈帝国发起进攻。

奥匈在意大利与奥匈帝国交界地区的伊松佐河所有渡口,及东岸的巴因西扎高地,和卡尔索高地,修建了坚固的防御阵地。

由于地形的原因,意大利军队只能围绕着伊松佐河,及阿尔卑斯山展开进攻。尽管奥匈帝国只能在这条防线上部署10万左右的军队,但依托坚固的防御工事,还是有一战的能力。

而在阿尔卑斯地区,奥匈帝国精锐的山地部队阿尔卑斯军负责守卫,这支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居高临下,占据优势。

面对欧洲战场上五个主要参战国中、最弱的奥匈军队,意大利以数倍的兵力轮番发起进攻,但在面对拥有极佳防守优势的防线面前,意大利损失惨重。

过去一年,意大利发起了八次进攻,伤亡高达60多万人,伤亡惨重,士气低落。

这个可怜又可笑的国家,在知道美国加入协约国后,对德宣战,派了五万部队到法国,参与索姆河战役。

意大利有没有无所谓,对于英法来说,美国替换沙俄,再好没有,沙俄只能在东线牵制同盟国,但其虚弱的国力和兵力,只能不断败退,美国就不同了,美国国力军力,均极为强大。

德军在凡尔登方向的进攻,给法军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法国已在此倾注了几乎全部的力量。

因此,对于协约国来说,必须在其他方面打出去,以进攻来牵制德军,才能减轻凡尔登的压力,转危为安。

美国加入后,原定的索姆河战役目标,在战前也就改为实施反攻。

德军在索姆河防线最前沿的是第2集团军。自从西线陷入堑壕战僵局以来,在这一方向上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战斗,因此德军有两年多的充裕时间加强防御。

他们精心选择地形,构筑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德军第2集团军的防御体系由3个阵地组成。第一阵地给深约1000米,包括3条堑壕以及支撑点、交通壕和混凝土掩蔽部。

第二阵地在第一阵地后3~4公里,有2条堑壕和支撑点。第一、二阵地之间有一个中间阵地,第二阵地后面3公里处是第3阵地,整个防御体系纵深7~8公里。

德军还构筑了深达40英尺的地下坑道网,其地下工事的出入口都隐蔽在村庄和附近的树林中,难以被敌人发现。德军的整个阵地从低到高修筑在山坡上,对英法军的行动一览无余。

工事内配备完善,有野战厨房、洗衣房、战地医院等,储备了丰富的弹药和食品。坑道网内采用电灯照明,由专用的柴油发电机提供电力。

石灰岩下深深的地下掩蔽部,纵横交错的铁桩和带刺铁丝网组成的障碍、地下室、地下单人掩体和通道,这一切使索姆河地段成为“世界上最坚固和最完备的防御工事”之一。

在德军防御阵地对面,英法军秘密地进行了五个多月的战役准备。他们的进攻出发阵地虽然也非常坚固,但与德军相比,英法军的阵地处于缺水无人之地,地形不利,尤其不利于进攻。

但英、法军仍积极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周密准备。在进攻地带,从后方到前线铺设了250公里长的铁路和500公里的窄轨铁路。

并修建了6个机场150个混凝土场地,还构筑了堑壕、交通壕、掩蔽工事和躲避炮兵火力的掩蔽部、各种仓库。

为了获得充足的水源,他们还挖掘了2000口小井。在物资准备上,他们更是集中了开战以来的最大力量,集中了约840余万发炮弹。

英、法、美、意军在每公里的突破正面上,平均兵力和兵器的密度达到了1个步兵师和近90门火炮。

除此之外,英、法军对预定参战的师,还进行了一系列专门的野营训练,模拟德军防御演练突击的方法,采取在炮火射击的配合下,步兵对防御阵地进行了逐步攻击、向前推进的协调作战,还练习了与航空兵的协同动作。

在武器装备方面,轻机枪、枪榴弹筒等新式武器已装备到了团、旅、师。总之,协约国军队为保证战役的成功,在突破地带对德国形成绝对优势,其步兵超过3.6倍,炮兵为1.7倍,航空兵将近2倍。

在进攻开始前半个月,协约国军队一切进攻准备就绪,任务按三个进攻阶段作了严格划分,规定了协同动作的严格体系。

法军总司令霞飞在检查了英、法军的战役准备后,充满了信心,他认为,凭借这样的兵力兵器,部队一定能一举突破德军的防御阵地,顺利完成整个战役任务。

双方都怀着紧张的心情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相关推荐:表面矜持篮坛活菩萨点金主教首长红人祖师后传我演化了诸天末世猎人影后今天还没承认恋情诸天求生:我能看到提示NBA大结局之勇士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