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相宝 >相宝

第585章 牛蹄辨伪

见两人紧张的重新复鉴,卢灿的神色缓和很多。

刚才,他确实很怀疑,这尊独脚夔牛,是俩货弄来试试自己的,尤其是长泽的不正常行止。可细琢磨,他们没必要,而且不太符合自己对这两人的认知。

那就是山田家藏品出问题了,他们真的没鉴定出来。

说起来,这件独脚夔牛做得还真到位,老仿,俩人没能鉴定出来,也正常。

高岛义兴双手捧着这尊礼器,一点点的仔细察看,长泽茂则取过那尊双耳衔环铜方壶,将两者并列,进行对比——两者都是南宋型制铜器,可以相互比较鉴定。

有比较就有伤害。

十多分钟后,高岛闭上眼睛,轻叹一声,长泽则双目无神,呆滞的站在那里。

丢人了!丢大发了!

这尊夔牛,是清末民/国时期的仿制品!赝品!

问题出在哪儿呢?

第一处差别,同为宋代青铜器,着绿有微差距。

那尊双耳方壶,尽管除锈效果做得不错,可壶壁和壶底,也挂有一丝丝铜绿,绿中带有黑点,擦去铜绿后,其底色为红,这是典型的岁月沉淀的铜皮表现。

那尊夔牛呢?通体铜绿色,很像出土青铜器,历史沧桑感十足。可是对比之后就能发现,绿色沉积太过均匀,当然,这一点不能作为直接证据,毕竟出土器物大多都是这样,但是铜绿中带有细小的白点,这就有些奇怪。

按理说,通体铜绿,说明这件器物是曾经长时间深埋地下,那么其铜绿应该是土壤酸碱化绿,那它一定有小“黑点”——这是青铜成份中锡的氧化色。可这件青铜器,带白点,这就不符合出土青铜器的铜绿特性。

白点是怎么生成的呢?

高锰酸钾水是强氧化剂,将青铜器放入这种溶液中浸泡,再拿出来,两三天就能让它绿森森的。如果此时再埋入土中一个月,整件器物,古意漾漾。当然,制作赝品过程中,还会添加其他配料。

这种强氧化剂制成的铜绿,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残余的氧化剂会将青铜器中的硫析出,形成小颗粒的硫化物粉末,也就是铜绿表面的小白点。

(再次重申:这是小说,胡说八道的,大家不要试验,不负责任啊。昨天还有人给我留言交流作伪经验,气得我不要不要的……)

所以,鉴定青铜器是否伪作,有些人常用舌头舔一舔,辫其味道。虽然有道理的,可是长时间这么做,真的容易出事——硫化物,剧毒。

从这件器物的铜绿生成及包浆来看,有些年头,应该是二十世纪初年,高手伪作。

长泽和高岛两人,就是通过铜绿辨认出的赝品。

只不过,除此之外,还有第二处漏洞,就是兽型,他们就完全不知。

夔牛出自《山海经大荒东经》,如此描述的:“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描述不是很详细,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夔牛的形象还是有所界定的。

在唐《六帖》中曾经规定:夔牛蹄者,类江南曲角牛蹄。

《六帖》是什么?它为什么能规定后来祭祀所用独脚夔牛的标准型制?

唐科举考试,进士、明经科都有帖经试。凡十帖,中六帖即可通过帖经考试,故称“六帖”。而《六帖》一书,是唐代朝廷特别为科举帖经,所准备的资料。通过朝廷最高学府认定的,你说它权不权威?

分析这句话,我们不难发现,夔牛蹄的型制,其实就是南方水牛的牛蹄。

水牛蹄标准式样是什么样的呢?四趾,均有蹄甲,其后方两趾不着地,俗称悬蹄。

卢灿说完后,将这只夔牛放在茶几上,让两人再看这只独脚。

长泽和高岛都傻眼了,这……观察力,太骇人了吧!

这尊夔牛的后方两趾落在茶几上,根本不是悬蹄,也就是说,这件器物的器形,与中国传统祭祀器形规制不符。

会不会是工艺误差?

呵呵,肯定不会!要知道,这见礼器原本仿制对象可是湖州学府的东西。

呃,也就是“皇宋湖学宝尊”所表明的含义:皇宋,历史上就是南宋;湖学就是湖州学府;宝尊就是牺尊,也就是日常祭祀孔子青铜礼器。

一州学府中,祭祀孔子的物品,会在型制上有误差?

那铸铜工匠还想不想活了?!

至于作伪的工匠,没考虑到这点,完全有可能——毕竟清末民/国时期,国学已经衰退,那些仿制者没在意这一细节,很正常。

“佩服!对卢桑的目力,深感钦佩!”高岛义兴这次是真的服了!站起来深深鞠躬!

长泽茂慌忙起身,跟着行礼,“卢桑之见闻博广,我所不及!”

不服不行啊,一个小牛蹄,对方都能注意到,这份观察力,还有其学识广博,灵活运用,都让他俩自愧不如!

卢灿自己也有些小得意,这种震慑同行的事情,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此时,他已经全无睡衣,兴致高昂,眯着眼睛,伸手将俩人拉住,“这件物品虽然是赝品,可还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东西,我收下了,稍后就按照两位与山田议定的价格支付吧。”

卢灿这么说,还真不是想要将赝品的事情揽过来,而是,这件赝品,确实很有意思。反正价格不算贵,自己买回去研究也不错。

这件赝品青铜器拿回去仔细研究,能让自己的青铜作伪能力提升一大截。

“赝品……还很有意思?”长泽坐下后不解的问道。

此时他兴致正高,被人一问,和自然的就愿意多说,他将夔牛拿起来,“两位看看,这赝品出自何人之手?”

两人不约而同摇摇头,盯着卢灿,等他答案——从赝品上查找作伪者信息,何其难!

高岛义兴更凑趣,“还请卢桑解惑!”

这态度,已经是夜谈会上那些求解惑的人,对待鉴定团专家的态度。

“两位都精通苏州造吧?”卢灿探身问道。

都是玩古董的,苏州造如何不晓?都点点头,不过,长泽茂问了一句,“苏州造不是字画吗?”

长泽说的没错,狭义上的苏州造,确实指的是苏门地区字画作伪。可广义上的苏州造,那范围就海了去了!包括青铜、木器、玉器、杂项、陶瓷等等,基本上所有的古董,苏州吴门这一带,都能给你仿制个七七八八。

谁让这一带的手工艺异常发达,人又聪明呢?

苏州造青铜器,源远流长,技艺精湛,它不仅在形制、纹饰、铭文以及厚薄、重量等方面十分讲究,而且对铜质的成分、铸造的精工、皮色的锈斑等方面处处下功夫。

它与后来的“河南造”青铜器风格迥异。河南造,大气恢弘,气势雄魄;苏州造青铜器,做工精细,尤其是小器具的仿制,独步天下。

之所以能有如此工艺,与苏州造技艺的薪火相传源源不灭有直接关系。

简单说说青铜类苏州造的薪火相传。

苏州造的祖师爷是南宋平江(今苏州)人王吉,此人精于修补、仿铸古铜器,成为修补、仿铸古铜器的名家,开创青铜仿古之风。

元代甫里(今苏州甪直)人陆颐,当世制造铜器的良工,他于至正二十五年(156年)所铸的铜爵,被视为传世佳作。

明代苏州铸造仿古青铜器之风更盛,技巧更精,形成了以“甘为堂”为代表的“南铸”、徐守素为首的“苏铸”两大子系。明万历年间,甘为堂的仿古青铜器的名匠胡四,技艺精绝,其铸造的铜炉被称为绝技,一度被邀请为万历内廷铸造铜炉。

清朝的苏州造同样很牛,文人墨客的加入,让赝品变得更难以识破。

一代藏书大家苏州顾湘舟,他就精研督工铸做的仿古青铜器,从形质、铭文、纹饰到厚薄、重量等都有实物或资料作依据,工艺达到很高水准。

晚清民国,苏州青铜器仿铸以团队化作业,分工明确,技艺登峰造极。

其中周梅谷团队堪称代表,他擅长设计,蒋圣宝擅接色、陶善甫擅浇铸、李汉亭恢复捏坯仿古铜炉,这几人联手,瞒天过海,干下不少大事!

还记得前文曾经提及过的,叶恭绰为救侄子叶公超,找人制造了一只假毛公鼎上交日军,蒙混过关吗?

那只假毛公鼎,就是周梅谷团队做的!

当时,日军为了拿到毛公鼎,他们抓走叶恭绰的侄子叶公超,逼迫他以物换人。

叶恭绰从香江赶回上海,找到好友周梅谷,定下“瞒天过海”之计。

只花费区区十二天的时间,周梅谷团队制作的一只赝品毛公鼎,将一帮东瀛专家全部骗过,释放被抓的叶公超!

其技艺何等高超!

当然,这一故事,卢灿没和眼前两人说起。

“卢桑,您的意思……这是百陶室主的手迹?”长泽茂指指这尊夔牛,吃惊的问道。

“是啊,所以我说这件物品,虽是赝品,可还是很有价值的。”卢灿笑笑。

周梅谷,原名周容,别号百陶室主,能书善画,博览金石篆刻书画无一不精。书上有关他的记载很简单,可能是为尊者讳,没怎么提及他的作伪能力。事实上,他的作伪水平,堪称“民/国前期第一”,至于民/国后期第一,那是福伯的潭敬师兄……

玖宝阁的作伪水平也很高,可是,阁内传人都是隐世之人。

周梅谷此人,在东瀛非常有名!

他曾经得到一枚老印章,闲暇时分,他仿照宋代篆法,戏刻“东坡居士”四字。结果没多久,他前往东瀛,恰好遇到东京举行“纪念东坡诞辰”的活动。梅谷以此印示之,主办单位如获至宝,以巨值购藏,并以影印於纪念集中云。

他的一方闲章,将整个东瀛文博界都套进去,最后还是他离开时,自己揭开谜面。

这就是周梅谷戏耍东瀛文博界的故事!

高岛义兴和长泽茂,作为“京都八骏”,哪能没听过周梅谷的事迹呢?

………………(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做个偶像好难终焉:文明的落幕功夫小子都市行宫花红全集白芍星际屠夫西游:开局对弈赢了老君从今天开始当个大明星其实我是个炼丹师都市神级炼丹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