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为求一死
董大夫一听,虽然知道王禅的谋略,可却也有疑惑,却又不好问得过多,毕竟就算问了,也未必就会真的明白。
“回先生,此次王上先是发了旨意,指责族主用私刑斩杀赵午,要让族主亲自上晋都向王上请罪。
同时也责罚范氏与中行氏未经王上同意就私自出兵,围攻赵氏,要两氏族主回晋都向王上回复。
此事虽然不错,可范氏与中行氏的情况其实大家都明白,这只是给智韩魏三氏一个借口。
毕竟范氏与中行氏的族主就算是想去也不会真的有机会再去晋都覆王上之命了。
所以我一直劝阻族主,不可去晋都,特别是于此时此际,去晋都只会有去无回。
另外,王上要求所有世族每族归还一万户予王上,此事在下认为定然是智氏的诡计,意在消弱其它世族以壮大自己。
若说此时纵然是各族归还一万户给王上,王上也无此能力尽收,最后得益的还是智……
而我赵氏经此一役之后,百姓生活已然疾苦,而且许多封地尚不在控制范围之内,一万户实在也拿不出来。
可若连违两道王上旨意,那么又会给智韩魏三氏攻伐赵氏以借口,此事到也十分刺手,今日来就是要请先生出个好的主意。”
董安于也把此时晋王的两道旨意说清楚,而且也分析了其中的关键之处,说起来也是左右为难。
“此事我也有所知晓,而且有几件事可以明确,此时范氏与中行氏已被三氏所灭,只是两氏所的其它封地此时还有些日子要慢慢侵吞,并且想来三氏还没有分封两氏的协议,他们之所以并不会着急,是因为此时两氏封地之上都是三氏的大军,无人可以夺得去。
另外一点,就是三氏要于此时分封此次的大战成果,若赵氏尚存,那么他们定然也不可能忽视赵氏的功劳,而他们之所以不会此时分封,当然是还想着把赵氏封地一起分了,这样也省了赵氏去分范氏与中行氏的封地。
所以说智韩魏三氏攻伐赵氏已是不可避免,一万户归还晋王其实只是借口,赵氏给不给这一万户,赵氏都会被三氏攻伐。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赵氏当不必理会这一万户的无理要求,只要做好应战准备即可,也不可被晋王此两道旨意迷惑。
智氏之所以出此策略,其实是想趁赵氏左右为难之际调动三氏大军部署,以来围攻赵氏,而依先前定下的策略,晋阳城已开始准备,此点也不劳两位担心,有尹城主在,晋阳城一定还是稳不可夺。
而且毋恤少族主已稳占了邯郸城,随时都可以牵制着三氏。
只要族主把大军调回一部分,把晋阳城兵力补充到五万即可,其它的随时准备大战就行,想来两位已经安排妥当。
而之所以两位无法确定,也有争执看起来是因为此次晋王召会,必然要有人去晋都覆命,这样也不会有人说赵氏谋逆。
那么由谁去更适合的问题自当有些纠结了。
此次去晋都确实有去无回,族主不愿董大夫去,而董大夫自然也不愿此时赵族主冒此大险,这才是为难的地主。
而本公子也不方便出面决策,此事本公子也不好替你们做出决定呀。”
王禅其实早就猜测到此事为难之处,非是一万户,只是在谁去晋都受晋王之罚而已。
而他刚才说起赵氏的百年前的渊源,其实已是目的明确,非是无的放矢,董安于与尹铎还有扁鹊神医其实现在已然明白。
刚才说到百年前的程婴、公孙杵臼如此忠义,其实只是为现在此事的铺垫而已。
“族主,此次是尹铎守晋阳城,与两氏交战的也是尹铎,对于杀赵午其实也是在下的主意,既然如此,此次回晋都之责就交与在下吧,董大哥精于兵法韬略,是在下的师傅,就是此时的晋阳城,也是董大哥当年亲自修建,到尹铎之时,已是得了董大哥的光,这一次去晋都就交与尹铎了,族主与董大哥不必为难。”
尹铎也知道此次去晋阳不会有活路,可此时还是首先自告奋勇的提出,一点也不含糊。
“尹兄弟,你的好意大哥心领了,你还年轻,董某却已年暮了,而且此次晋阳守城,你也是功不可没,虽然有鬼谷先生权谋无双在前,可对于守城也要领会先生的意图,行军指挥也要灵活机动,这才用两万人击溃中行氏范氏近二十多万人的攻击,守住城池,不让百姓因此受难。
将来晋阳城面对的是智韩魏三氏围攻,情况会更加坚难,尹兄弟留守此城是最佳人选,你就不必与大哥争了。
更何况你在赵氏官位比大哥低,去了也是妄然,而董某跟随族主多年,也领军四处征讨,在晋王及其它世族眼中份量较足,也曾受封上卿,非是兄弟可比。
兄弟就一心守城,其它的事你就不必操心了。”
董安于先是肯定了尹铎的本事,重要的一点是深懂王禅的谋算,执行起来不会多添麻烦,也不会打折扣,这才让王禅的计谋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用,这也是尹铎的长处,而且此时也主持着晋阳城的改建及守城准备,也不便临时换城主。
而且最后董安于到也说得不客气,就是说尹铎身份还不够格,不可代表赵鞅去晋都,这听起来有些刺耳,可此时说出,也是体现了董安于的大义本色。
“我赵氏有你们这些忠义之臣,是赵氏的福气,本族主有董卿与及尹卿也是本族主的富气,就如同前两日我与董爱卿所言,若说本族主已死,那么无可奈何,可现在本族主尚未死,而且此事也是为本族之利,本族主是不会让你们忠义之臣为本族主冒此大险……
你们不必相争,本族主十分心慰,而且主意已定,不必再争,此次来见先生,本族主就是要当着先生的面把外围大军掌军之权交与董爱卿,将来若是本族主有什么意外,你们就依本族主旨意,扶毋恤为将来的赵氏族主,并辅佐毋恤保赵氏一族能屹立于晋国之地。”
赵鞅此时也表明态度,虽然说在两人之后,其实他也早打好主意了,而且于他而言谁去晋都赴死他都不愿意,董安于兵法了得,而且也善于治理一方百姓,是不可多得的贤才,更兼之忠于赵氏,若留下来给将来的赵毋恤,当是不可多得的左膀右臂。
而尹铎也是晋阳城主,此次又立了大功,若说让其赴晋阳送死,也会寒了赵氏门客家臣的心,更何况马上还要面对三氏的围攻,尹铎更是缺一不可,董安于也是缺一不可,唯有他本就是族主,在赵氏有难之时为赵氏赴死也是义不容辞。
可赵鞅此时毕竟是族主,若他一死必然会对赵氏造成负面影响,影响士气,同时就算赵毋恤成为族主,却在晋国无任何职位,在晋国朝堂之上没有话语权,反而会被其它世族排挤,而且将来整个赵氏还要靠赵毋恤来兴盛,除了要有忠义的家臣,还要统领赵氏各族团结一心。
所以此三人无论谁去,都难达成统一,都会对赵氏造成影响。
“此事到是十分为难,族主做人处事,老夫这么多年十分了解,所以才会游历列之后定居晋阳城,只是老夫身份不高,不能代三位处理此事,看起来为晋王出此谋略之人,也是极为阴损,他知道无论是谁去,都会对赵氏造成巨大的损失,实在阴险至极。”
扁鹊此时也是十分感叹,知道此计的阴损之处,可他却是看着王禅,还是要王禅来解决。
就算是他刚才说对于此事无能为力,可三人固执于此,做为族主的赵鞅不愿家臣赴死,作为家臣的更不愿所效忠的族主赴死。
可若此次不去,那么赵氏又会成为不忠不义之族,而且也会让其它世族小看,让他们的出师更是变成合理的讨伐逆族的正义之举,这会对整个赵氏大军的士气造成巨大影响。
此时扁鹊一说,大家都又看着王禅,或许只有他才能解决此事。
“公子,你就不能想想办法,妥善解决,谁都不用去吗?”
白灵与梅香此时也听说了整个紧张而带着一些伤怀的气氛,可她对王禅却还是十分相信。
“灵儿,公子若有办法也不会为难族主及二位大夫了。
赵氏此时虽然受中行氏与范氏围攻,而且将来也不可避免受三氏围攻,可此时大家未明之时,若公然不履行晋王旨意,就会陷赵氏于不义之中,而成为晋国的谋逆之臣,此万万不可。
更何况已决定不退回一万户与晋王,那么至少得有人去晋都对此事进行解释说明,所以此事无法推脱。
而公子向来不过问诸侯列国内部争斗,更不会参与,此事公子纵是聪慧无比,却也无能为力。”
琴归看得比白灵通透,若说王禅有办法解决,那么也不会让三人陷入如此僵局了。
白灵一听,此时也是脸上忧虑,她也不想任何人为此而赴死。
“我看此事也不必为难先生了,此事是我赵氏一族之事,本族主自有决策之权,一切当还要是依本族主所定,所以两位爱卿不必相争,老夫在此感激不尽。”
赵鞅此时又把族主身份摆出,就是以权来压董安于与尹铎两人,让他们听命于他。
“族主所言差了,我与董大哥虽然是赵氏家臣,可非只是为赵氏一族,而是为晋国赵氏封地内的万千百姓以及晋国,若族主决定有损于封地百姓,更会让这些百姓受战火之乱,那么想来董大哥与我也不会随意就随从族主之意,若做为家臣见族主之令不妥而坐视不理,那我们也不配为赵氏家臣了。”
尹铎此时更是以封地百姓为由,直接就拒绝执行赵鞅的指令,看起来此事当也是十分难办,谁也不会轻易妥协,都要为大义而争着去晋都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