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空降1630 >空降1630

第二百五十五章 两位客人

高峻山打趣道:“这里没有外人,不羞人,不羞人!”

这么一说,柳如是的脸更红了,娇滴滴地一跺脚:“不好玩,不唱了,去甲板上看风景。”

董小宛也猜到了,柳如是被皇上临幸之后是个什么样子的,好在只有他们三人,也跟着高峻山笑了起来。

不是三人,高峻山才不会开这样的玩笑。

柳如是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包间,高峻山也不去追,由着她去,留下与董小宛说了些荤话。

船航行的速度并不快,也就6节的速度。

如今的“襄阳一号”已经是改装过的了,不再是之前靠摇浆工驱动的舰船,安装了蒸汽机。

高峻山的包间也扩修过,再也不是那种简陋的样子,装潢得十分豪华,犹如宫殿一般。

柳如是“生气”地出了包间,在包间外面有一处阴凉的地方,旁边还有凳子,专门给欣赏风景的人设的。

她并没有坐,而是倚在一旁的圆柱上,向船外看去,岸边的风景徐徐地先后移去,她的目光随着移动的树木跟了过去,一直跟到看不见之后,有把目光锁定在新发现的目标上,这样循环反复地欣赏着一颗颗后移的树木,陷入道自己的思绪中,谁知她心中又生出多少惆怅……

“开饭了!”董小宛跑出包间,打断了柳如是的思绪。

她抬头看了一眼董小宛,然后说道:“把饭菜端出来吃吧,这里的风景好美呀!”

“外面风大,你还是进来吃吧!”

柳如是理了理被风吹凌乱了的青丝,姗姗地上了包间。

……

“襄阳一号”顺流而下,这日便来到了山东德州,在德州上来了二个人,一个是漕帮副都统李信,一个是驻守山东的虎英,这两个人是上来负责保卫高峻山安全的,虎英负责山东段,李信负责全程。

高峻山热情地在包间召见了他们。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人一见高峻山就拜,高峻山道:“你二人都是朕的老朋友,这里就如在朕的家里一般,无须拘于礼节。”

二人坐下之后,高峻山先是问了虎英的近况。

虎英现在是第四军团四十二师的师长,中将军衔。他的中将军衔是高峻山特批的,因为虎英为高峻山的义军发挥过很大的作用,几次掩护和支援过高峻山的义军,如果不是虎英,高峻山很有可能就同张献忠一样的下场,当年为了救援张献忠,高峻山也被明廷的军队所包围,情形十分危急,是虎英带着人马,为高峻山放开了一条生路。

高峻山问:“虎将军,你在山东生活还习惯吗?”

虎英道:“回禀陛下,一切均好,承蒙陛下关爱。”

“你们四十二师布防在哪个区域?”高峻山又问。

“回禀陛下,四十二师是乙级师,平时只保持五千人的编制,担负济南府、东昌府和兖州府的防务。”

高峻山再问:“兵力够用吗?”

“现在是和平年代,而且各地都有民兵组织,五千人的兵力足已。”

高峻山道:“军队不但要保护百姓的安全,还要负责民兵组织的培训工作。”

虎英道:“末将谨记在心。”

高峻山又问李信:“听说李虎新官上任烧了三把火?”

李信道:“回禀陛下,的确如此。”

“都做了什么?”

李信禀报道:“第一,整治漕帮纪律;第二,精简后勤人员,加强一线力量;第三,给一线人员加薪。”

高峻山问:“是你这个军师给出的注意吧?”

李信谦虚道:“刘都统离任之前,就有此打算,信只是提点了一下李都统而已。”

高峻山表扬道:“漕帮这些年为京杭大运河的安全付出过很多的努力,京杭大运河是整个京城的生命线,由于你们的努力,才使得京城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你们做得很出色!”

“漕帮的弟兄们会继续努力!”

高峻山突然问:“红娘子现在怎么样了?”

红娘子是李信的夫人,李信见皇上提及他的夫人,连忙拱手禀道:“红娘子还是老样子,现在是三个孩子的妈了,整天就围着锅台转。”

高峻山道:“皇后娘娘常常念叨着红娘子,朕离京的这段时间,你让红娘子进京去皇宫里住一段日子,陪一陪皇后娘娘。”

李信拜谢道:“多谢陛下,信一定把话传给红娘子。”

高峻山道:“不是把话传到就行了,一定要她进京一趟。”

“遵旨!”

……

4月16日,“襄阳一号”驶入了金陵码头水域,等待靠岸,柳如是和董小宛都非常的兴奋,她们终于可以踏上家乡的土地了,两人手牵手地跑到甲板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船只。

高峻山坐在包间的太师椅上,看着高橙军发来的电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役在凌晨开始打响了。

他完全有这个自信,郑成功一定能够拿下台湾,他所担心的还是德川幕府对琉球的窥视,那个中根正盛上琉球岛挑衅,就是一个信号,不得不防,所以,高峻山电令游弋在琉球海域的几个舰队,密切注意海上动向。

中根正盛是德川幕府的大目付,大目付属于德川幕府老中的属下,负责对大名,高家以及朝廷的监视,类似监察官的作用。

这个中根正盛被杀之后,德川幕府却没有任何动静,不是德川幕府不重视,而是因为他们无暇顾及,这一年,德川幕府正在忙于调兵镇压岛国的农民起义。

在这个时期,岛国的农民也备受欺压,农民们一年为德川幕府大约生产二千五百万石大米。这一年的收成由将军负责分配。他自己拿了百分之二十,其余的都分给大名,只留下很少一部分大米给农民。

农民的收成决于天气。通常,农民们每年要向德川幕府上缴一半以上的大米收成,年成不好的时候,将军和大名并没有减少他们的需求,因此农民被迫要用更少的粮食维持生活。

为防止农民从土地上流失,德川幕府严禁土地买卖,同时为了防止农村生产、生活的商业化,禁种经济作物,并通过改革币制、强制捐献、垄断专卖等形式压榨农民。

相关推荐:吾王来也二嫁:妙妙呛王妃墨门飞甲医路风云限制级纠缠:总裁的盲妻护夫有术曹魏无限自由者有仙来至尊小神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