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摊丁入亩的事情,崇祯皇帝还真的没单独和孙承宗谈过,一来是这件事情牵扯太广泛,崇祯皇帝以后要重用孙承宗,不能让他得罪太多人,牵扯的太深,不然不利于他做内阁首辅大学士。
二来崇祯皇帝觉得孙承宗的才能是在军事,更何况摊丁入亩,还有官绅一体纳税,是超前的思想,崇祯皇帝也觉得孙承宗怕是接受不了。
此时此刻见到孙承宗进宫来了,崇祯皇帝就是微微一愣,不过他还是决定要好好听听他说设么。
“皇上,万事万物都是有规矩可寻的,只要找到了其中的规律,抽丝剥茧,在困难的问题也都能够迎刃而解。”孙承宗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神情颇有几分怡然自得。
看着孙承宗的样子,崇祯皇帝就觉得自己的养气功夫差的远了,这才是内阁首辅大学士的气度,而自己的帝王气度,差的远了,心中不由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的养气啊!
“无论是治理朝廷,还是治理天下,无外乎就是治人,人的问题解决了,很多事情就都解决了!”孙承宗看着崇祯皇帝,轻声的说道。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这个他也知道,心里也清楚,可是要做起来,真的很困难啊!
对于那些开国皇帝,崇祯皇帝是敬佩不已,要知道乱世出英豪,他手下的文臣武将,每一个都是当世人杰,能把这些人调理好的,那绝对是非常非常懂得用人的帝王。
现在的朝廷就这几个人,翻过来调过去就这些人,居然还能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自己的水平差远了。
“大明的朝廷有几种人,第一种便是皇亲国戚,他们都是皇上的亲人,很多也都喜欢仗着自己的皇亲国戚,为非作歹。”孙承宗看着崇祯皇帝,直接说道:“皇上对这样的事情不能姑息!”
“自从皇上登基,无论是国丈府还是国舅府,皇上都能做到公允,这很好!”
崇祯皇帝虚心的听着,这都是自己欠缺的,虽然自己有了超前的思维和后世的支持,但是对于人情练达还是差的远了,尤其是作为帝王,帝王心术就是要高深莫测的。
“然后便是勋贵,祖上为朝廷立有大功,他们享受着先祖的于荫,大多能够做到安分守己。”孙承宗见崇祯皇帝听得认真,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对于为非作歹的,皇上只要秉持公允二字,便无不可!”
“重点是在朝堂上,治国先治朝堂,如果朝堂清明,则河清海晏,如果朝廷混沌,则国家动荡!”
见到孙承宗又滔滔不绝的趋势,崇祯皇帝对站在不远处的王承恩吩咐道:“去,给孙爱卿搬一把椅子,在沏一壶茶,朕要和孙爱卿好好的聊一聊!”说着崇祯皇帝继续侧耳倾听。
“朝堂上的人分三派,文官、武将和皇上的私臣,武将不参政,在朝堂上没什么发言权,力量也就不大。”孙承宗接过王承恩搬过来的椅子坐下,又喝了一口茶水:“那么治理朝堂,也就是治理文官的事情了。”
“文官,大多数的时候,大家政见不同,皇上可以择优而取,不用烦心。甚至朝堂之上有党派之争,皇上也只需要维持朝堂平衡,不叫一方做大即可,整体上还是能够维持朝局的稳定的。只要皇上用心,便能够做的很好!”
平衡,崇祯皇帝把这两句话记在了心里,等着孙承宗继续说。
“只不过当一种情况出现,事情就会变得有些麻烦!”孙承宗沉吟了片刻,才继续说道:“那就是文臣一体的时候,皇上想要推行什么政策,难度和阻力就不是一般的大!”
崇祯皇帝知道孙承宗在说的就是自己现在的情况,没有哪一个文官敢公开的支持自己,即便是孙承宗也不行,支持来了自己,以后在官场上怕是寸步难行,这也不是崇祯皇帝想要的。
“皇上的私臣就是东厂和锦衣卫,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这种时候,有人能够帮皇上做事!”
“只不过在老臣看来,如果用了锦衣卫和东厂,造成文臣和私臣的冲突,反而落了下乘。”孙承宗也不看一边王承恩的脸色,自顾自的说道:“以文臣治文臣,才是上策!”
孙承宗看了一眼崇祯皇帝,见他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笑着点了点头,皇上听进去就好了。
“这一次的事情,文震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他已经成了皇上和那些人争斗的关键点。”孙承宗没有在说什么用人之道,而是直接切入了现在崇祯皇帝最关心的问题。
“自古兵家有必争之地,文震孟此时就是这个地位,但是皇上忽略了一点,文震孟之所以重要,不是他本人多重要,是顺天府尹的位置重要,是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税的负责人重要。区区一个文震孟,不会被那些人放在眼里!”
这一点崇祯皇帝心里当然清楚,可是问题是现在该怎么办,找不到后面动手的人,自己这边很被动啊!
“先生何以教朕?”崇祯皇帝看着孙承宗,缓缓的说道,语气非常的客气。作为天启皇帝的老实,孙承宗的地位在那里摆着,崇祯皇帝称呼一声先生也并不为过。
孙承宗一笑,对崇祯皇帝改变了对自己的称呼,也不是很在意:“文震孟心有热血,是一个不错的年轻人,但是做事不够老练,总是让人抓住把柄,如此怎么能够不让皇上焦头烂额?”
“文震孟不能不保,可是保住文震孟,牵扯的又太多!”孙承宗一句话将崇祯皇帝的窘境给说了出来。
“换掉文震孟,让一个人来打破朝堂上的死水局面,才是破局的关键!”孙承宗看着崇祯皇帝,捋着自己的胡子,胸有成竹的说道:“那些人太多,实力也雄厚,皇上与他们缠斗是不值得的。”
“他们有的是时间,只要将事情拖垮了就好了,可是皇上不然,皇上是希望把事情办成,这就不能陷入他们的圈套,不能和他们缠斗,而是要以快刀斩乱麻的手段,直接破局。只要将清丈土地的事情做完,他们就没话可说了!”
“到了秋天收税的时候,抗税不交,那可是大罪,想要处理就简单的多了!”孙承宗一副老奸巨猾的模样,笑着说道。
崇祯皇帝大概听明白了孙承宗的话了,那就是朝堂上太安静了,需要进人了。
虽然使用魏忠贤为魏家阁老,自己没有对朝堂上进行大规模的清洗,这些人也的确没什么主张,算是很听话,可是弊端也暴露了出来,自己需要人站出来的时候,他们也都会选择明哲保身。
“皇上,臣推荐一个人,可以接替文震孟的位置,而且一定能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的,不会出丝毫的纰漏!”孙承宗终于把这一次的最终目的说出来了,虽然前面对崇祯皇帝的教导也很关键。
“不知道爱卿说得是谁?”崇祯皇帝想了想,开口问道。
孙承宗微微一笑,轻轻的说了三个字:“这个人就是毕自严!”
毕自严?崇祯皇帝一皱眉头,他不是没听过这个名字,反倒是对这个名字很熟悉,因为毕自严是东林党的大佬,政治理念非常的接近东林党的另外一位大佬,也就是袁可力,地位也不差多少。
看了一眼自己身边的孙承宗,崇祯皇帝心中叹了一口气,孙承宗给自己想了一个办法,同时也出了一个难题啊!
毕自严的履历非常丰富,崇祯皇帝曾经详细的研究过,曾经历任松江推官、刑部主事、工部员外郎、河东副使、洮岷兵备参政、榆林西路按察使、右布政使。而且毕自严对经济方面非常的擅长,这一点后来也得到了非常好的证实。
泰昌元年,升为太仆寺卿,后任右佥都御史兼天津巡抚,与登莱巡抚袁可立互为犄角,专饬海防,修战船、治兵器、建水军,曾镇压河北、山东的白莲教起义。
天启年间,与其他东林党人一样,受到魏忠贤排挤,只能回家乡了。
直到崇祯元年,崇祯皇帝钦定逆案,魏忠贤集团倒台,毕自严再一次被启用为户部尚书。
在财源枯竭、入不敷出的情况下,毕自严精心协调、精打细算,支撑明朝财政近十年,功在社稷。可以说崇祯初年,朝廷能有那么好的财政状况,毕自严功不可没。
袁崇焕在辽东的辽饷,平定叛乱的银子,全都是毕自严一手筹措的。
毕自严从抓节源开流着手,首先提出裁汰冗兵、兴复屯田,地方官吏以经济发展速度来考核。毕的建议得到崇祯皇帝的称赞。其后,他广泛征求朝廷老臣的意见,系统地提出了十二条条解决财政困难的措施。
包括增加盐引,令商人运粟实边,裁汰冗兵冗役,检查军饷虚冒,开发京东水田,清查天下隐田,兴办军屯等项,皆得允行。
为了杜绝地方官侵吞赋税银两,他亲自主持编订了赋役清册,颁行天下,严格监督审核,使贪污现象受到控制。原来的官屯地亩因年代久远皆被势家豪族侵占,赋税收不上来,毕自严不畏困难,亲自主持核查清丈了官屯地亩,明令按亩起科,增加了收入。
在他的精心谋划下,冗兵冗费减下来了,虚报冒领、贪污侵吞大大减少,国家赋税收入增加了,明代财政出现了复苏的迹象。
崇祯皇帝曾经想过启用毕自严,因为这真的是一个能人,有他来主持自己的赋税改革,绝对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历史上毕自严最出名的一次是皇太极兵围北京城,天下勤王兵马四十万云集京师四周,粮草军饷供应成了严重的问题。
毕自严连续月余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昼夜不停地手批口答处理后勤供应事务。在他的精心筹划下,粮饷供应及时,为挫败清军围城立了大功。清兵退走后,毕自严累得头脸肿得像斗一样大,口吐鲜血不止。崇祯帝非常感动,晋升他为太子太保。
只不过毕自严的政策只能治标,并不能治本,无论他如果努力,如何当精竭虑,朝廷的财政依旧是入不敷出。
崇祯四年,兵部尚书梁廷栋请增天下田赋,在旧增五百二十万两之外,再增新饷一百六十五万,崇祯皇帝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予以批准,又把全国百姓往死亡线上推了一步。
在这种情况下,毕自严条上十事,提出补救措施,请崇祯注意百姓已到了家家悬釜的境地,请酌减天下赋税,以使小民有升斗之蓄,当然,他的意见崇祯皇帝无法接受。
这也就导致了后来农民起义大流行,怎么样都清缴不灭。
看了一眼孙承宗,崇祯皇帝苦笑着摇了摇头,一旦这个时候将毕自严启用,那朝堂上必然会有支持自己新政的势力,哪怕损害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但是他们能够攫取到政治资本,这些人就是东林党。
毕自严只是一个开始,朝堂上肯定会出现更多的东林党,这个口子该不该开,该怎么开,对崇祯皇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皇上,毕自严长于经济,对政策把握非常的精准,是非常合适的人选!”孙承宗见到崇祯皇帝迟疑,自然知道崇祯皇帝在担心什么,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崇祯皇帝对东林党有如此大的戒心,已经到了宁可一人不用的地步。
崇祯皇帝叹了一口气,他当然知道毕自严是非常合适的人选,可是真的能用他?
孙承宗有些无奈,自己前面的话是不是白说了?想了想,孙承宗接着说道:“皇上,朝堂之上如一潭死水,这个时候就要有活水进来,不然朝堂上一直是一成不变的!”
“一旦毕自严负责这件事情,那么物议也会有好转,朝堂上的矛盾也会有所转移,请皇上三思啊!”
物议?崇祯皇帝一愣,自己还真的没想到这一点,因为自己很讨厌站在道德制高点,动不动就道德绑架的东林党。
可是此时此刻,崇祯皇帝明白了孙承宗的意思,在这个时代宣传工作也很重要,那宣传的主体是什么?就是物议,这些物议来自何处?当然是读书人,在读书人里面,最擅长这一套的就是东林党。
为了让毕自严更进一步,他们就会鼓吹毕自严的功劳,瞬间把新政也鼓吹一遍。
崇祯皇帝看了一眼孙承宗,不得不感叹,这真是一个老狐狸,启用毕自严绝对是一箭多雕的办法。
至于后面说道的朝堂上矛盾转移,崇祯皇帝当然也明白,那就是说得党争。一旦自己启用了东林党,朝堂上肯定党争再起,绝对能够转移注意力,让他们狗咬狗,自己从中渔利。
历史上的这些大臣们,党政起来可是不管不顾,甚至反贼都打到了城下,他们还争斗的不亦乐乎,出了党争,他们眼里就没有其他的事情。
琢磨了半天,崇祯皇帝也没想到重用毕自严有什么太严重的后果,一旦用完毕自严,他得罪人也得罪的差不多了。主持天下的税收,足够毕自严做到告老还乡的了。
“爱卿说得不错!”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心中算是认同了孙承宗的话,孙承宗的政治智慧并不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