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你朝我舞瓒瞪什么眼!又不是我……”舞瓒顿了下,又道:“许是四叔母事先已跟皇后姑母打过招呼,没料到咱们昨日进京,一时间也不好唐突了皇后姑母,这才只令八妹跟着进宫。不过,想要进宫,总得请示了懿旨,方好让咱们进宫面见。”
其实舞瓒说的没错,出入宫门哪是那么容易之事?若都能轻易出入皇宫,那方才他们上书自荐,也不会叫小黄门暗示了孝敬,却仍被好心地提点了一番。
舞威就有些不服,边纵马而行,边嘟嘟囔囔:“……到底是厚此薄彼,重女轻男……想是觉着咱们几位郎君没什么出息,早一日晚一日相见,能有什么关系!总归与皇太子妃无关痛痒,哼,不见也罢!”
这便置上了气!
宋珞见状,打趣他道:“怎么,四表哥堂堂一介儿郎,还想与女子子看齐,与皇太子妃扯上瓜葛不成?”言罢,宋珞似想起了什么,倏忽间便红了红脸。
舞瓒就看了一眼宋珞,回头也朝舞威打趣道:“谁说不是呢?四哥,你一个人高马大的君子子,怎么也跟女子子计较上了?还重女轻男呢,亏你能说的出口!”
又瞧了瞧舞威一刻也不离手的长枪,道:“四哥也是,都说了只不过是递个自荐书,用不上你那杆长枪。你倒好,偏要带上不可!这回好了,倒由这杆长枪引来了觊觎的乌骄靡,之后又遇上了乌娇虹,嘿嘿……还是个异域女子,事涉两国和亲,我看你舞威要如何了结?”
舞威就睁了睁凤目,龇牙道:“能如何了结!?只要我舞威看上了眼,乌娇虹也愿意,那我舞威就亲自求娶,管他什么事关两国和亲不和亲的!总归是我的女人,我舞威总不能让她受了委屈!”
“啧啧!这还没怎么着呢,只不过只见过一面,就成了我的女人,啧啧……”舞瓒禁不住又是一声讥刺。
龚玥玥却不认同舞瓒的观念。一见钟情之事,世上时有发生。其实许多感情都是从一见之下,便开始深种情根的。如自己这般盲婚哑嫁,为舞氏一族长久富贵,身不由己地联姻皇族,那还不如舞威这样,自己看对了眼。
更何况,到了舞威这里,难说这和亲联姻,不是舞皇后所乐见其成的良缘美眷!说不定舞皇后意欲为皇上分忧,也正有此意呢……
便对舞瓒道:“五哥,我四哥这叫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别瞧着乌娇虹是乌孙国的皇族,看似我四哥高攀了她乌娇虹,可我四哥也不差呀!堂堂的舞氏四郎君,名正言顺地当朝皇后的嫡亲侄儿!若从国力而论,我大汉朝的好儿郎求娶了她乌孙国的……便是乌孙国的公主,也是她高攀了我四哥!”
一番话,直听得舞威频频点头,舞瓒还没有说什么,舞威却抢着冲龚玥玥连连拱手:“多谢八妹美言!还是八妹心疼四哥,晓得为四哥挣口袋。”
又扭头冲舞瓒横了眼,鼻孔中止不住恨恨哼了声:“哼!就知道讽刺挖苦我舞威,等到你瞧中了哪家小姑子,一见之下,也内心欢喜,看我舞威怎么数落你舞氏五郎君不!”
舞瓒其实也不是有意要如此跟舞威对着干,只是见不得舞威那猴急的样子。当下也鼻孔一哼,嗤鼻道:“好男儿志在四方,岂可被儿女情长束缚住了手脚!放心,四哥,我舞瓒绝不会给你这个机会的!”
不过舞瓒到底是轩朗磊落儿郎,转首又与龚玥玥道:“八妹,若有机会,明日进宫见到皇后姑母,倒是可以给四哥递个话。”
龚玥玥欣赏的就是舞瓒这个性子,当下痛快地应道:“诺!五哥,我四哥之事,八妹定当义不容辞!”说着话,又朝舞威睒了睒美眸。
一行人说笑着,不知不觉间便来至了城外南郊的太学门口。
太学乃当今大汉朝最高学府,诸生顶峰时达到过三万人次。由于生员数额庞大,太学内不仅建有“凡所构造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的生员宿舍,同时还开设可供诸生日常生活所需的市集。在市集里,可谓是应有尽有,酒肆、茶寮、布庄、米铺、书肆,比比皆是,只要不出太学,总能找到所需物品。
龚玥玥只在太学大门口,便感受到泱泱三万人之太学的人流。
因为出来进去的人实在太多了,用川流不息来形容也不为过。
端坐于马背上,龚玥玥热切地环顾着四周。
一时间,她仿佛又回到了青葱大学时代……
几人很快就下了马,牵马而行,但却被大门两侧围着碑刻形成的一圈圈诸生人群,吸引住了视线。
便不约而同凑了过去。
待到行至近前观瞧,正是赫赫有名的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乃前朝熹平年间,上诏蔡邕等人正定五经文字,刻石为定本,立于太学门前,全部经文之异同,以石经为准。石经碑石共计四十八块,刻石皆作长方形,每面约有三十五行,每行约有七十五个字,历时八年刊刻而成。此石经一出,前来摹写之人,每日车乘千余辆,填塞街陌!”宋珞负手而立,娓娓道来。
“于是乎,诸博士试策甲乙科,作弊争讼之事以绝矣!”宋珞接着又感慨道:“熹平石经,可谓士林中的一件大事,为我万千莘莘学子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提供了校对是正的范本!”
宋珞之所以如是说,是因为前朝时有“诸博士试策甲乙科,争弟高下,更相告言,至有行贿定兰台漆书经字以合其私文者”的事件发生。
此时太学的教学主要以经学为基本内容,而经学教授讲究师法家法,在以口述和手抄为传播途径的条件下,传授的经文及解释必须恪守师传家学,这样便成就了极强的门户之见以及众多的学派。
鉴于经文辗转抄录错漏百出,为统一经典文字,也为了防止作弊和争讼之事时有发生,便有了这全部七种今文的隶书熹平石经。
其实这熹平石经的面世,也从另一侧面反应出,随着太学弟子员数的剧增和除吏名额的限制,除吏之艰难!
不过尽管如此,每年还是有成千上万的学子,前赴后继地赶奔太学,成为太学诸生,以便参加岁试一次的射策考课。因为,在士人眼中,经太学之门策试做官,是仕宦中最为荣耀之途!(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