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知秋把自己的计划稍稍提了提,就跟南凛分开了。这里可是她的院子,而且这地点还不怎么保密,无论是刘野还是南从溪,都知道这儿。
南凛早点离开,对两人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宋知秋见南凛走了,她也匆匆出了门,往尚食局那儿做准备去了。
到了尚食局的后厨,宋知秋就开始做一道前世自己曾经做的菜。
这里可是南居国,有些吃食当然与前世她在北辰国的吃食大不相同。
宋知秋真的一点儿也不担心她这道菜不出彩,只要这帮人惦记上这菜谱,她的计划自然就有了可能。
这道菜的名字是酥鲫鱼。鲫鱼这东西在南方来说,根本不算什么特殊的食材。
宋知秋上一世在她家的将军府内曾吃过一次,当时感觉味道极佳。
因为这道菜的食材便宜,所以这道菜也算得上是她上一世常吃的菜肴。
宋知秋那时可是待字闺中的大家小姐,学几道菜,等嫁人之后,展示一下厨艺,也是大家小姐的正常做派。
这道酥鲫鱼别看名字一般,所用食材也不是多么贵重之物,可这也是北辰国宫廷流传出来的。
宋知秋此时拿出来,又因此物必须小火加醋焖,所用的时间略长,所以,直到晚上的时候,宋知秋做的这道菜才出了锅。
刚出锅的时候,大家都来围观。前几次因为宋知秋是在她的小院子里做的,大伙可都没看到,此时宋知秋也不避着旁人。
尚食局这些厨娘怎么会不看呢,反正大伙都看,也不差几个人不是。
这时,锅盖一开,就见那大灶的锅中足足几十条小鲫鱼,一条条的码得整整齐齐。
看起来鱼体红亮完美,宋知秋先是用筷子夹了要往上送的数量,码好一盘之后。
她就对周围的宫人道:“刚刚知秋用了这大灶足足二个时辰,才出了一锅鱼。不若诸位给知秋提提意见,可好?”
这帮人早就看出这锅大,里面足足装了几十条的鱼,宋知秋还是参加比赛的宫人之一。
就是往上送也不过是一盘子,剩下的,就算宋知秋自己吃,想来也吃不了多少。
她本就是想尝一尝,看看这宋知秋的手艺如何,也好给她们的朋友之流提供点消息。
所以宋知秋这个提议倒是让众人心喜之下,还略有些不好意思。
只是在这宫中,脸皮薄的,早就不知叫人踩到哪里去了,现在剩下的,哪个皮不够厚。
几乎在宋知秋的话音一落,这帮人就一哄而上,不说是人手一条吧,但也少有人同分一条鱼。
待鱼一入口,众中只觉此鱼不但鱼香,而且这鱼的鱼骨酥透,无骨无渣,入口即化。偏偏那鱼肉却甚是耐嚼。
此时就听宋知秋侃侃而谈:“这菜名为酥鲫鱼,有益气健脾,消润胃阴,清热解毒的功效。且此鱼酥而无骨,想来能入得了淑妃娘娘的眼。”
嘴里嚼着宋知秋做的菜,这帮*人一个个却脸色发黑,还有几人干脆面如土色。
尚食局里面的做菜能手确实是有一些,但最好的那一批哪里能真的进这尚食局呢。
人家还不早就进了御膳房?其它想进春华宫的宫人做的菜好不好吃,尚食局里的人可都是见过他们准备的那些菜的。
只是那菜做得再好,也不过是尚食局里的常备菜,哪有宋知秋做的这道菜好。
要知道,在厨艺界里,越是简单的菜,想做得好吃,却也越发的考验手上的功夫。
宋知秋不算什么手艺高超的人,但架不住她选的菜好啊。
酥鲫鱼,酥鲫鱼,光是看外形就知道,这菜是全鱼,不用刀工。
宋知秋扬长避短,只要把做这鱼的料窨做好,制做出的成品就不怕被人学了去。
这帮成天跟做菜打交道的宫人,哪里能不明白呢,看来这宋知秋是要上位啊。
一时间,大伙看宋知秋的眼神都不对了。真没想到,这个宫女以前看着也不过是勤快了些。
她那一手厨艺本事在这后厨根本就显不出什么,没想到现在到了关键时刻,这宫女也不知在哪里得到这么个好方子。
眼见着就要入了淑妃娘娘的眼,进了春华宫的小厨房呢。
“这都围着干什么?”
众人一回头,就见外面站着一人,正是尚食局里的司膳大人。
“大人,这不是宋知秋做了一锅鱼,请我们品尝嘛,现在尝起来,那是真好吃啊。入口即化,根本就吃不出骨来。”
司膳听了不由眉头一皱,宋知秋这人他哪不知道呢。那天他宣布比赛的时候,还跟他怼来着。
还有,那天淑妃娘娘的五皇子那婢女喜儿也瞧不上宋知秋,现在要是让她进了春华宫,他非呕死不可。
谁知宋知秋是不是记仇的主儿呢,要是她入了贵人的眼,回头就来找茬,那岂不是给自己找麻烦。
这位司膳大人只是稍加思索,就淡然道:“哦,你们都尝过了,也罢,本大人也不等那菜送过去了,宋知秋,去取条鱼来,我亲自尝一尝。”
宋知秋眼看着这老家伙把那鱼咬了几口,脸色一阵青,一阵白,随后就更黑了。
看来这老家伙入局了,宋知秋想。这时,就听司膳大人道:“不错,宋知秋你跟我来。”
司膳大人一开口,引得后厨房的一众人等都羡慕的看着宋知秋。
看来这个宫女是真的能上位了,没看都引得司膳大人重点关注了嘛。
宋知秋跟在司膳的后头,就被这人引到了一处隐秘的所在。
这时就听司膳道:“宋知秋,你做的这道菜味道真不错,就是不知道里头都放了什么?我刚刚可是听说了,那鱼不过是小火焖而已。不过多花些时间,我觉得似这样的鱼菜怕是入不得淑妃娘娘的眼。毕竟娘娘入口的多是燕窝鱼翅,虫草鲍鱼。你这菜,用料还是廉价了些,失了皇家身份。”
司膳自认为自己说的有理有据,虽然吓唬一个宫女是有些不地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