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调教大明 >调教大明

第八百四十八章 买直

“什么?”黄大成大惊失色,对着李甲道:“叫我去上疏请立皇太子?”

“对喽。”

李甲面容笃定,没有丝毫惊慌,看他如此镇定模样,慌乱中的黄大成也是镇定下来,想了一想,终是皱眉不解。

哪怕是在他自己的书房之中,黄大成也是左右顾盼,唯恐被人偷听了去。

皇帝已经有言在先,绝不准任何人请早立皇太子,连黄大成奏请皇长子出阁讲书一事都惹出轩然大波,京城各方大势力角力,黄大成这样的低品文官在漩涡之中很难有自保之力,稍有不慎,丢官是小事,丢命才是大事。

皇帝震怒之下,很可能要对他进行廷杖的!

“老兄放心。”看到黄大成面色惨白,李甲坦率直言道:“这件事老兄当然有一定的风险,皇帝多半会叫锦衣卫对你进行廷杖,但我可以保证,锦衣卫施刑人绝不会真打,就算是有太监监刑也是一样。老兄性命绝不会有问题,最多受些苦楚,不过,好处就是以后声名大起,未来仕途可期,最少,将来告老还乡时,会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乡绅!”

受过廷杖的明朝官员,政治地位是与普通人不大一样的,被明发上谕关在北镇抚司的官员,更是声名鹊起,象当年海瑞,一封奏疏写的酣畅淋漓,固然有不少腐儒无知之语,但也尽陈当时情弊,嘉靖恨的咬牙切齿,却也难免深思,这一犹豫,海瑞算保住一命,嘉靖过不多时崩逝,海瑞成了政治上的不败金身,文官们只能给他升官,不能贬职,否则就是为难忠臣,而海瑞治世之才并不突出,甚至在江南巡抚任上被人当了枪使,胡干蛮干,要动江南士绅的命根子,结果举朝反对,最终大忠臣海青天也只能不任实职,而且被人泼上污水,终身只能袖手旁观,政治中枢没有他什么事了。

就算如此,海瑞得罪的人再多,也没有人真敢对付他,这就是忠臣光环的好处。

象黄大成如果受过廷杖,以后一生就可以横着走了,就象后世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国会荣誉勋章获得者一样拉风。

黄大成难免意动,不过还是有不解的地方,问道:“老兄为什么能确定锦衣卫不会真的用心打?”

他又道:“我可是听说过,什么着实打,用心打,两脚向外留一命,两脚合拢必定打死。”

“确有这些事。”李甲也不瞒他,笑着道:“宫中打人,大杖打法是练过的,不出心打你,看着噼里啪啦打在身上,血肉模糊,其实只是外伤,敷几天药就好。打你重伤,就是皮烂骨裂,不死也是废人,想打死你,几杖下来,外头好好的,皮也不曾破,里头却是打的稀烂,人是死定了的。”

黄大成听着这话,不觉面无人色,摆着手道:“这廷杖光环加身虽然是好,不过只怕下官无福消受,还是算了吧。”

他的反应倒也是人之常情,其实后人看明朝当时的文官,只觉得这些家伙是拿皇帝“涮声望”,其实身处这个封建王朝的人,对着锦衣卫,东厂这些皇帝的爪牙,对着无上君威,不测祸福,敢说出“仗义死节只在今日”的人,确实无愧于他心中的学问和节操,而且有非常强悍的胆识,一个普通人,就算知道皇帝不大可能杀人,但那种威胁却是实实在在的,而且廷杖也不是普通人能受的了的,被一杖打死多人的事情在本朝也时有发生。

不论如何,明朝的读书人有着难得的风骨,不仅傲视“我大清”,就算两汉唐宋,相比起来也是毫不逊色的。

当然,这种胆色和骨气,有时候争的并不是地方,甚至是无谓之争,比如“大礼议”一事,其实就是阁老们挑唆文官们利用皇帝家事,威压刚刚即位的嘉靖,表面只是一桩不值得争的小事,背后是权力之争的龌龊事情,被廷杖打死的多名文官,实在是死的并不值得。

而且这种胆色和骨气也不是人人都有的,本朝文官数万人,真正敢跳出来在宫门前闹事的也就几百人而言,眼前这黄大成就是不敢冲锋陷阵的一位。

好在他的表现也在李甲的预料之中,当下笑道:“老兄放心,我敢保锦衣卫最多打你至皮肉受伤,将养几天就能恢复,若是这一点代价也不敢出,那么我只好去寻别人,你自己只能自求多福。”

黄大成疑道:“为何你一而再,再而三的说锦衣卫之事,难道辽阳那位和京里这位已经是暗中和解了?”

英国公府内讧,张惟贤张惟功兄弟反目,这是国朝一桩人人津津乐道的坊间趣闻,其中不乏添油加醋渲染情节之处,反正公侯之家的内斗,兄弟纷争,涉及的东西太多了,编造起来,不乏血腥与情se,若不是张惟贤现在执掌的是锦衣卫,大权在握,众人不敢撄其锋,恐怕说书先生们早就编出若干与之相关的段子用来说书了。

“这怎么可能?”李甲没有解释,只淡淡反问。

“确实不可能。”

黄大成也知道自己的说法荒谬了一些,张元功的死因虽然朝廷早就有定论,但在有心人眼里不是什么真正的隐秘,众人没有说话,不过是碍于张惟贤的得宠和手中的权力,如果是只有爵位没有实权的普通公爵,甚至是郡王,亲王,有这样彼此争夺爵位而导致暗害亲兄有害伦常的事发生,早就举朝沸然,派有司彻查了。

有这么一桩子事在前,这兄弟二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携手合作的。

“那锦衣卫之事?”

“老兄还看不出来?”李甲叹口气,解释道:“张惟贤以前依附在申阁老门下,现在权势越来越大,有威胁诸多大佬的实力,内阁对锦衣卫已经多次敲打,这一次我们能得到消息坦白说就是锦衣卫那边主动泄密,否则宫闱秘事事涉阁老,我等如何能有确切消息?”

这话并不算是十分完满的解释,黄大成再想想孔学的态度还有孔学背后的张惟贤,顿时也是有释然之感。

既然风险不大,收益颇高,黄大成目露凶光,振臂一挥,恶狠狠的道:“干了!”

……

……

“荒唐,混帐,可恶!”

万历在数日后接到了黄大成的奏疏,疏中直言请立皇太子以固国本,并且直言郑氏有夺嫡之心,而皇帝偏爱福王,讲书一事症状就很明显了,哪有嫡长皇子和偏妃所出的皇子一并讲书的道理?

反正之前的请出阁讲书的奏疏也是黄大成所写,这样写起来倒也是理直气壮的很,疏中直扫万历心思,将宫中一些内情如实道出,每句话都象一根长矛,直刺万历的心窝。

郑氏谋夺储位之事,毕竟是十分隐秘的事,而且仅限于皇帝和少数几个人知道,毕竟皇长子是皇后嫡出,身份高贵,外朝断然想不到,皇贵妃居然还有夺嫡的心思。

这封奏疏刚出现时,还有不少文官说黄大成危言耸听,妄言卖直,不过看看疏中细节,对比一下皇帝对皇长子和皇三子的区别对待,再看皇后和郑氏的明争暗斗……宫闱之事,没有内廷想的那么隐秘,还是有不少事情流传于外,平时想着也就是后妃之间的争风吃醋的暗斗,现在结合黄大成的奏疏一想,果然还真有那么一回事。

万历这边发火,外朝却是已经炸了营。

黄大成的奏折就象是在泥塘里投下去的一块巨石,溅起来的不知道是多少泥污,举朝嗡嗡,几乎人人都咬着牙回家开始构思自己的奏折……万历的好日子算是到了头,原本历史时空中的“三大案”的争国本一案,现在居然用另外一种形式,再次上演。

“朕岂不知立嗣当以嫡长为贵?黄大成小官妄言卖直,胡说八道,真该叫人将他拿了斩首为是。”

万历气的胸脯起伏,眼前是张鲸等内廷太监,司礼御马提督东厂全部是要职在身,皇帝没有第一时间召见阁臣,而是将张鲸等人叫来,也是隐隐有警告之意,无论如何,内廷不准掺合进这一次的事件之中,不准将事态扩大。

而万历无奈之下,也是公开宣称,立嗣以嫡长为尊,无论如何,他也不会同意郑氏的夺嫡请求,这些太监,多半因为万历宠爱郑氏而与郑氏交好,对皇后则是没有什么交往,万历担心这些家伙会擅作主张,或是落井下石,如果真的被郑氏驱使做出什么对皇后和长哥儿不利的举动出来,恐怕外朝黄大成的奏疏成真,自己以后就不要想有安生日子可过,而且后世史笔之上,自己虎毒食子的名声也就落实了,这个后果,就算他是皇帝也担不起。

是以无论如何,他要将这些自己人先召来,将根脚立稳,否则将来真的出了事情,那可就是后悔莫及。

听着万历的话,众太监面面相觑,无人敢于接口答声,只有张鲸以司礼掌印身份兼差提督东厂,当下上前一步,奏道:“皇爷是否要立刻拿黄大成?若要拿他,奴婢立刻派番子前去,需提防此人上疏之后,提前就跑了。”(未完待续)

作者淡墨青衫其他书: 谋明 大魏王侯 大明1617 回到明朝当太子 锦衣为王
相关推荐:亮剑从代管兵工厂开始崛起霸气双宝:爹爹,娘亲又有喜了异界太极校花的贴身小光头我的酒馆从洪荒就开始了阴阳客栈无尽永夜法师无双带着系统的审判天使万界旅行的日常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