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住持本不想作声,眼见二人得寸进尺,这才将自己昨夜算的天象告诉了在座的人。
"老衲昨夜夜观天象,帝星之下原有四颗子星,之后六皇子逝世陨落一颗,昨夜只剩一颗了。"
一听见这话,满朝哗然,满座的人皆是听出了他话中的意思。就是皇帝的儿子此生一共会有四个,眼下已经死了三个,那只要第四个一出生不就是未来的储君吗?
皇帝听了这话之后眼中的光亮却是暗淡下来,文武百官立即在枢密院掌事的带领之下起来恭贺。
"吾皇洪福齐天,膝下子嗣绵延,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傅眼见局势开始不受控制,心中虽然有些不甘但仍旧跟着一众人等站了起来,以免损害了他这忧国忧民的忠贞不二的形象。
太后更是满目慈笑,"哀家如今便先恭喜皇帝了..."
众臣经过此事之后在也不好说些什么,反倒是面上一副其乐融融的氛围。
临了将住持送出宫去,皇帝才是回到养心殿便将所有人遣散离开,独自坐在殿中,偌大的宫殿总归是安静了...
他从尘封的檀木柜子里拿出一副画卷,在书桌上铺展开来。画中是一位容颜貌美的女子,衣着精巧典雅,眉眼上翘,唇色朱红却周身皆是清冷气质。
他用手抚摸上眼前的画,边角早已经泛黄,正如现下的物是人非...
正当他入神之际,只听闻外头王公公禀报,"陛下,各宫娘娘送来了些许点心茶水..."
当各宫嫔妃听闻还会有第四子时,顿时有了盼头。只要此子诞下,便会稳坐太子之位。
说不定,他们真有这般幸运。只要诞下皇子,他们便是太后了。
皇帝何尝不知他们的心思,他用手抚上画卷,传声而出,"就道是朕操心国事,除却初一十五,这几个月内朕不再翻牌子了。"
外头人听了虽有疑惑,却只得照做。
住持出宫后却并未急着回到灵隐寺,而是动身前往冠军侯府。萧沐二人见着来人,知他是有事要说,将人请入了书房内。
他将宴上一事与二人细说,"往后,恐怕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如今的太后和皇帝早已不似从前那般了,二人之间已生猜忌,已不同为一心。窦氏与皇帝分为两党,哪边都不是好对付的。
太后,无非都是为了自己的爱子淳王罢了。
而白秋练却将视线放在了他所说的第四子身上,如今皇帝已有四十余岁,虽说后宫嫔妃众多,近些年来却再无有孕者。
这第四子就算诞下,届时新君年幼,容易被有野心的权臣把持着朝政。可无论怎么说,这东陵不易主,能有多年的安泰已是好事。
"这第四子..."
她虽知道天机不可泄露,可此事关乎整个东陵,她还是问了出口。住持转着手中的佛珠,半晌,终究是吐出一句话来。
"这最后一颗子星的光闪烁的微弱,与帝星相隔甚远,恐怕是..."
二人皆听明白了他的意思,就算是这第四子诞下,将来的君主会是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又依照着住持前时所言,说明这未来的君主,也是皇家之人。现下瞧来,最有可能性的便是淳王一脉了。
三人都知此事必不可外透,待住持说罢,他便也启程灵隐寺了。
住持回到灵隐寺后,便传来了病倒的消息。他决定闭关一年,不见世人。众人都知是因他窥探天命,而要受此惩罚。
次日早朝。
"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太监尖利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大殿,此时太傅一党似乎是没了生气,一时也没说什么,反倒是礼部尚书先站了出来,"启禀陛下,微臣有事要奏。"
礼部尚书一直不参与结党营私,保持中立。平日里兢兢业业,不喜欢出风头,说话又很是直白。
所谓忠言逆耳,皇帝倒是也对这种人赞赏有加,是以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微臣当日在宴席之上,得知陛下此生该有四子。现下三子已逝,陛下后宫空虚。若再次选秀,充盈后宫,定能再添一子,立为储君。"
皇帝眸中没有丝毫波澜,事实如何他自己心中清楚。但此时众人皆是认为他还有一子未出生,不如便顺势而为,将此事就如此散播出去,也好安稳人心。
他思索几分之后点了点头,吩咐道,"此事就交给礼部尚书和皇后共同负责罢。"
言下之意便是太后不必插手操办,众人虽还想说些什么,但看到太傅难看的脸色后,都没有说话。
下朝之后,太傅急匆匆的赶到慈宁宫禀报选秀一事。太后早就知晓了此事,不慌不忙的旋转着手中的佛珠。
"慌什么,如今新秀入宫才是最好了。"
他是武将出身,性子有些急。待听了这话,也只好耐着性子落座在椅上,静候佳音。
主座人缓缓道来,"若是入宫的新秀诞下了皇嗣,这些新秀根基不稳,最易掌控。"
"反观若是宫内高位诞下这第四子,家室显赫的有手段的不在手上。届时若想要将一切都掌控在我们的手里,可就难了。"
他听了这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后又蹙起眉来,询问,"可此事不由长姐来负责,会不会..."
只见主座人冷笑一声,停止了手上的动作,"呵,哀家是太后。若想塞个人入宫替哀家盯着,谈何容易?"
只是这人,得是个听话的棋子。如今窦婉莹已安在冠军侯府,她只得从旁支择几个好的人选。
再者,若是自己的人诞下这第四子。日后无论如何,这天下都会是窦氏做主了。
太傅思虑着,随后似是念起什么一般,"臣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性子最是听话柔顺..."
主座人听了这话,顿时明白了他说的是何人。此人便是窦氏一族旁支的嫡女,年二十有余。
迟迟未曾嫁人便是因这家人心气高,借着窦氏的名声,看不起那些小门小户的公子,是以才拖到了今日。
当今陛下四十有余,送个年岁刚刚好又是生育最佳时候的人选去,最是合适。
二人打定了主意,当即派人传了口信去。